持续正压通气对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持续正压通气对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醛固酮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浆醛固酮(PA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OSA患者513例为研究对象。17例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患者和16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患者均被剔除,剩下的4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AP组(n=240)和对照组(n=240)。CPAP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CPAP和药物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3个月。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24 h ABPM指标〔日间收缩压(SBP)、日间舒张压(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SBP、24 h DBP〕、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肾素水平。结果最终有468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CPAP组232例、对照组236例。根据治疗前24 h ABPM结果,以血压125/80 mm Hg(1 mm Hg=0.133 k Pa)为假性顽固性高血压,≥125/80 mm Hg为真性顽固性高血压。CPAP组中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1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19例;对照组中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3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CPAP时间与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P组利尿剂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独药物治疗与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前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SBP,治疗后日间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日间DBP、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夜间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独药物治疗与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前夜间SBP、24 h SBP、AHI,治疗后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DBP、AHI、PA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及PA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PAC为因变量,年龄、BMI、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CT90%)、治疗前24 h SBP、治疗前24 h DBP、治疗前AH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0.198×CT90%+0.058(P=0.023,R~2=0.026)。以治疗后PAC为因变量,年龄、BMI、CT90%、治疗前24 h SBP、治疗前24 h DBP、治疗前AH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0.168×24 h DBP+0.113(P=0.015,R2=0.094)。结论 PAC可能参与了OSA和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CPAP能有效改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OSA患者的PAC水平。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
【分类号】:R544.1;R766
【正文快照】: 顽固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遭受靶器官损害和远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高血压患者要高[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和高醛固酮血症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并且在顽固性高血压病程进展中可能发生交互作用[2]。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侯敏,许伟,周延民,苏凤霞;怡那林治疗重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8期
2 任国庆,吴骏,侯建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漏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例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张雷,张志,刘波;顽固性高血压[J];中国社区医师;2001年09期
4 罗雪琚;安替舒通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2年03期
5 卢敏,曹建湘,汤迪军,郭梦安;顽固性高血压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02年10期
6 翟玮 ,周利臣,翟红,黄席珍,李明秦;睡眠生理监测对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7 张金枝;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8期
8 陈首云,宁小竹;顽固性高血压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9期
9 韩立坤 ,卢丹 ,赵洪生;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05期
10 颜玉仙;顽固性高血压病25例临床分析[J];成都医药;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元南;;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2 陈新;;光量子血疗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评价[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3 刘雪诗;;卡维地洛(金络)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A];200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鲁端;;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周晓芳;;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评估[A];第四届贵州省医学会老年分会学术会议暨首届老年病新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祝光礼;;顽固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诊治和中医药治疗思考[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7 李黎;王怀振;郑爱芳;;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合并顽固性高血压1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朱文青;解新星;陆英;亚娜;周一泉;颜彦;林佑善;葛均波;;卡维地洛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长期临床随访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张磊;姜轶;黎瑶;周夏飞;;老年患者顽固性高血压20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杨成明;;顽固性高血压的器械治疗[A];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多数“顽固性高血压”并非真顽固[N];大众卫生报;2013年
2 主任医师 廖志云;如何控制顽固性高血压[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3 齐攀;美公布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指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记者 刘道安;手术治顽固性高血压研究有进展[N];健康报;2011年
5 记者 李颖;微创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N];科技日报;2011年
6 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润霖 整理 朱永基;顽固性高血压 治疗手段再获突破[N];健康报;2012年
7 记者 李颖;手术新疗法可治顽固性高血压[N];科技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王雪敏;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治对策[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曹玉祥;顽固性高血压该如何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10年
10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钱岳晟;顽固性高血压辨真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淼;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处理[D];郑州大学;2005年
2 冯强;顽固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李晓日;顽固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发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何蕾;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和心肾受损分析[D];南华大学;2012年
5 傅佳寅;3例经导管肾去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6 鄢学;经导管肾脏去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陈咏梅;顽固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唐潘好;一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冷却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9 王茂林;经皮导管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4年
10 李丹;优化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对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54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15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