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人工晶状体选择方案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个性化人工晶状体选择方案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个性化治疗 散光 多焦型人工晶状体
【摘要】:目的:为使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得到更好的视觉质量及术后满意度,我们提出个性化人工晶状体选择方案。方法:将2009-07/2015-04于我院眼科进行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最终植入的IOL类型分为4组:球面组、非球面组、散光组及多焦组。术后3mo时对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满意度、视力、总和散光、对比敏感度等进行检查。结果:共入选174例254眼患者。术后平均满意度得分为8.17±1.02分,其中散光组与多焦组的满意度较其他两组高(P0.05)。四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多焦组的术后裸眼近视力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散光组在白天3、6、12、18c/d空间频率下及夜间18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其他三组好(P0.05)。结论:个性化人工晶状体选择方案针对患者眼部情况及对手术后视力的不同需求,选择植入患者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对患者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及满意度的提升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No.桂科攻1355005-5-4) 广西医药卫生重点科研课题(No.桂卫重2012098)~~
【分类号】:R779.66
【正文快照】: 0引言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前白内障的主流治疗方法,其提高患者视力的效果毋庸置疑。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展和各种特殊功能人工晶状体的面世,开辟了白内障手术的新纪元,使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 表1患者术前资料对比参数球面组非球面组散光组多焦组χ2/F P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利用聚丙烯悬吊人工晶状体缝针取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一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1期
2 龚强洁;人工晶状体前膜治疗的初步探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4期
3 叶波,蔡季平;注入式人工晶状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J];临床眼科杂志;2001年03期
4 赵思山,郭景瑞;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处理与预防[J];眼科;2001年05期
5 ;植入人工晶状体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残疾人;2001年03期
6 张晓苹,朱美玲;甲强龙冲击治疗早期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5期
7 王宇冉,侯习武,雷方,刘向前,王宇光;人工晶状体术后迟发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处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6期
8 卢奕,陆国生,熊瑛;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11期
9 周红;钮心瑜;沈德善;;人工晶状体前膜的防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2年05期
10 王文伟,于洁,庞秀琴;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T.Lin;;可调人工晶状体之最新进展(英文)[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汤欣;;拟调节人工晶状体特性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林振德;;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袢设计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军;;不同人工晶状体的设计与完美视觉质量的需求[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袁非;尤宇一;王历阳;黎蕾;;几种特殊人工晶状体的调制传递函数与视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金梅;魏道贞;;人工晶状体前和/或后机化膜的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汤霞靖;姚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影响人工晶状体眼球差和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叶向_g;曹景;盛耀华;;人工晶状体置换术8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丁相奇;赵宏;靖鹏举;;两种类型的多焦衍射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杜新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取出术的观察[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李新萍;人工晶状体也分软硬[N];健康时报;2010年
2 余志平;矫正老视眼有了新选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寒昕;人工晶状体取出及置换术的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2 李君;外伤性虹膜缺如眼植入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的远期随访及植入技术改进[D];青岛大学;2013年
3 田芳;国产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4 丁文婷;襻上嵌有药物缓释微球新型人工晶状体的研制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于华军;近视眼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中应用矫正角膜曲率的效能检验[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文;液体人工晶状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李路路;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矫治老视的效果[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3 李亚新;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4 罗霄;两种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田庆芬;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陈双叶;不同设计方式的人工晶状体边缘散射光的对比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刘园园;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状体的制备及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8 吴宪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9 李妮;1.不同材料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晶状体后囊混浊影响的系统评价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板层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春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固定术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85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18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