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高校学生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0 04:12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生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调节 聚散 双眼视异常 症状


【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100名高校学生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发病情况,以及分析异常双眼视觉症状患者眼动参数的特点。方法:1对高校学生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随机选取100名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学生;2对所有学生进行双眼视症状主观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分数,分成两组:321分为有双眼视觉症状组,21分为无双眼视觉症状组;3对上述高校学生分别进行眼屈光检查、Worth 4点检查、立体视、远近水平隐斜、梯度性AC/A、远近正负融像性聚散、集合近点、相对调节、调节反应、调节幅度及单双眼调节灵活度检查;4根据双眼视觉异常诊断标准,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双眼视觉异常发病情况进行科学统计,以及分析双眼视觉症状患者眼动参数的特点。结果:1一般资料:高校学生的平均年龄是21.97±0.82岁,有症状组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00名高校学生中,23.0%存在不同程度的双眼视觉症状,24.0%存在有某种类型的调节和/或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其中调节异常的检出率为7%,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为17.0%,调节过度(4.0%)和集合不足(8.0%)分别是最常见的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3有症状组调节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检出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有无双眼视觉症状高校学生的眼动参数比较:(1)远距离分离性水平隐斜:无症状组的平均分离性水平隐斜度为-0.96?±1.48D,有症状组的平均分离性水平隐斜度为-1.09?±3.67D,有症状组负值更大,更趋向外隐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近距离分离性水平隐斜:无症状组的平均分离性水平隐斜度为-2.44?±2.61D,有症状组的平均分离性水平隐斜度为-3.87?±8.41D,有症状组负值更大,更趋向外隐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梯度性AC/A: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AC/A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远距离水平聚散力:有症状组的正融像性聚散(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小于无症状组,有症状组的负融像性聚散(破裂点\恢复点)小于无症状组,除正融像性聚散(模糊点\破裂点)差异显著(p0.05),其他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近距离水平聚散力:有症状组的正融像性聚散(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小于无症状组,且差异显著(p0.001),负融像性聚散各项结果相近(p0.05);(6)集合近点: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破裂点、恢复点远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调节幅度:有症状组的调节幅度值小于无症状组,且差异显著p0.001);(8)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两组间均值接近(P0.05);有症状组的负相对调节均值小于无症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调节反应:两组间调节反应均值相近(P0.05);(10)调节灵活度:有症状组单、双眼调节灵活度均小于无症状组,且差异显著(P0.001)。结论:1高校学生群体中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普遍存在,应引起教育部门更多关注;2高校学生群体中双眼视觉疲劳症状的发生与性别无关;3双眼视觉症状可能与集合近点远移,正融像性聚散、AC/A、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下降有关;4建议在医学验光配镜中,不仅要关注视力的矫正,还要对患者的双眼视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正确的配镜处方及进行合理的视觉训练,使其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双眼视觉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8.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芳红;;视疲劳846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3期

2 张立华;贾丁;贾亚丁;;视疲劳与双眼视功能各参数的关系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11期

3 郭锐;洪德健;丁淑华;;视疲劳患者眼动参数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8期

4 马乐;阿依波里·阿哈提;刘晓涛;邹志勇;李莹;汪明芳;林晓明;;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学生视疲劳流行现况及其相关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5 段海霞;;补肝汤治疗视疲劳综合征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年06期

6 张勇;;肌性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1年31期

7 赵峰;范伟杰;赵贵阳;;瞳孔直径与3D液晶显示器使用者视疲劳关系[J];临床眼科杂志;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丽萍;双眼视功能不良性视疲劳患者眼动参数的调查和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李茜;近视眼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状况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06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206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