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因突变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常染色体隐性 新一代测序
【摘要】:概述: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一组依靠基因和临床诊断,并具有遗传和临床异质性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目的:使用了二代测序技术去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变性病人的遗传病变与疾病表型的相关性。实验设计和参与者:收集了一组20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变性的中国家庭,并采集了他们的家族病史和临床信息。利用两张自主设计芯片进行二代测序技术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相关致病基因进行了目标区域捕获,从而查找出病人的相关致病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变异位点进行家庭内部共分离测序验证,以及功能分析明确了致病基因和突变。措施: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鉴别疾病的致病突变和临床诊断。结果:在20个家庭中有11个家庭找到了17个极有可能是引起其患病的纯合子突变和等位基因突变,其中12个为新突变。这17个等位基因中抱过3个错义突变、6个无义突变、4个移码突变和4个剪切位点突变。此外,我们发现了RP1基因的等位基因突变与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患者相关,此前没有发现相同的RP1致病突变位点。另外,有三个家庭的致病突变的确定帮助了改进他们的临床诊断。结论:在这项研究中,许多已知位点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变性突变发现了新表型。如RP1突变可能与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相关。因此,目标区域二代测序遗传评估可能有助于更好的临床诊断和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宗贤;;铺路石状视网膜变性[J];医学文摘(眼科学);1965年04期
2 杨淑芬,,杨明光;9例晶样视网膜变性报告[J];云南医药;1995年04期
3 程凌云,出田秀尚,张文一,大河原进;犬周边部视网膜变性的病理改变[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年03期
4 林云虹,初宪华,张俊华;结晶状视网膜变性20例报告[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吕杰,曹燕,曹坤忠;近视的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激光治疗[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1期
6 白霞;胡庆哲;马玉东;施蓓;孟凡鑫;;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视网膜变性的形态学改变[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7 吴宏,王桂云,张晓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网膜变性进展[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年02期
8 彭惠,彭俊超;不同类型视网膜变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陈少军;阴正勤;李世迎;王仕军;;慢性光诱导建立微型猪视网膜变性模型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8年10期
10 胡丽兴;聂清;张玉秋;王敏;;激光光凝预防性治疗视网膜变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乐萌;杨丽萍;;内质网应激反应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莉;;半导体激光治疗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的临床观察[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胡德荣;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有了实验依据[N];健康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俊;光诱导视网膜变性猪模型移植治疗中活体鉴定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2 马纳;“川芪方”眼部制剂对实验性视网膜变性的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3 刘晓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郑祥榕;降解CSPG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王凌妍;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α亚型神经节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6 乔淑红;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凋亡与Fas和Bcl-2蛋白的表达[D];青岛大学;2002年
7 霍银平;大学生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特征和屈光度及眼轴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0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21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