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1-27 15:21

  本文关键词: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fEPSP 弱视 DHPG 突触传递效能


【摘要】:背景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脑内最丰富的兴奋性神经元,通过作用于谷氨酸受体而参与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及突触可塑性。哺乳动物的视觉发育具有可塑性,弱视是视觉发育过程中异常的视觉经验造成的视力障碍,其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谷氨酸受体有多种亚型,现已有形态学上的研究证实,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在弱视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下降,但其功能即在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是否亦降低,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Ⅰ组m GluRs)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为弱视的发生机制提供新依据,为开发弱视治疗的药物提供新方向。方法1分组:将16只未睁眼的SD大鼠(12-14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形觉剥夺组(MD组),每组8只,MD组制作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根据加入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DHPG)和拮抗剂(LY367385和/或MPEP)的不同,再细分为四组:NC1和MD1组只加入DHPG,NC2和MD2组加入LY367385和DHPG,NC3和MD3组加入MPEP和DHPG,NC4和MD4组加入LY367385、MPEP和DHPG。2电生理学实验:所有大鼠于出生后6周(或大于6周)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法进行电生理学实验,记录视皮层V1区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3分析数据:以fEPSP的斜率(fEPSP-slope)为参数,利用spike 2软件将fEPSP转化为数字信号。将fEPSP-slope基础值作为100%,对药物作用后的fEPSP-slope变化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nc1和md1两组中,视皮层v1区神经元的fepsp斜率(fepsp-slope)均较基础值增加(nc1组,136.42±17.31%,n=8,t=-5.768,p0.001;md1组,120.72±12.77%,n=11,t=-4.953,p0.001),但nc1组fepsp-slope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m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0,p0.05),即在正常大鼠和弱视大鼠,Ⅰ组mglurs激动剂dhpg均可增加其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效能,并且在正常大鼠,其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弱视大鼠;2nc2和md2组,在加入ly367385阻断mglur1后,dhpg诱导的fepsp-slope升高的幅度均较nc1和md1组降低,降低的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2组,114.92±9.29%,n=5,t=2.641,p0.05,与nc1组比较;md2组,107.27±6.02%,n=6,t=2.410,p0.05,与md1组比较),即在正常大鼠和弱视大鼠,mglur1拮抗剂ly367385均可部分拮抗dhpg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作用;3nc3和md3组,在加入mpep阻断mglur5后,dhpg诱导的fepsp-slope升高的幅度同样较nc1和md1组降低(nc3组,112.59±15.33%,n=8,t=2.915,p0.01,与nc1组比较;md3组,110.11±4.12%,n=7,t=2.372,p0.05,与md1组相比),即在正常大鼠和弱视大鼠,mglur5拮抗剂mpep均可部分拮抗dhpg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作用;4nc4和md4组,在加入ly367385和mpep后,dhpg几乎不能使fepsp-slope升高(nc4组,104.51±2.15%,n=3,t=3.080,p0.01,与nc1组比较;md4组,102.83±14.92%,n=4,t=2.306,p0.01,与md1组比较),即在正常大鼠和弱视大鼠,联合ly367385和mpep可完全阻断dhpg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作用;5将nc2和nc3组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nc2组,114.92±9.29%,t=-0.243,p0.05,与nc3组比较,112.59±15.33%),即在dhpg对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作用中,mglur1所发挥作用基本等同于mglur5;将md2和md3组比较,亦然(md2组,107.27±6.02%,t=-0.831,p0.05,与md3组比较,110.11±4.12%)。结论Ⅰ组mglurs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较正常大鼠低,且mglur1和mglur5的作用程度基本一致;dhpg对正常大鼠和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效能均有增加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7.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松 ,邵黎;突触传递的新发现[J];生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2 徐海伟;范晓棠;;以突触传递为主线讲好神经系统活动基本规律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年06期

3 ;N型和Q型钙离子通道在海马突触传递中的作用[J];神经科学;1994年02期

4 马蓓,易必达,邢宝仁;不同甾体激素对交感神经节突触传递快速作用的比较[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1999年01期

5 郭百凯,张文根;多巴胺与慢突触传递[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高放,刘世文;突触传递可塑性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7 陈戈明,蒋敏捷,陈志雄;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8 张霞;突触及突触传递的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6期

9 姜岩;;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对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少林,赵明瑞,张均田;黄皮酰胺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齿状回突触传递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华为;沈岳良;陈志雄;夏强;;两种指标在评价海马突触传递效率长时程抑制时的差异[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李震;罗层;常莹;吕卓敏;刘丹娜;陈军;;新生大鼠脊髓背角网络突触传递的特性:兴奋性氨基酸及其离子型受体的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常莹;罗层;李震;吕卓敏;刘丹娜;陈军;;新生大鼠脊髓背角网络突触传递的特性:抑制性氨基酸及其离子型受体的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伊峰;张雪寒;李葆明;;大鼠前额叶肾上腺素能α-2A受体的激活压抑突触传递[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潘平越;蔡倩;林琳;陆佩华;段树民;盛祖杭;;SNAP-29分子对突触传递的调节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顾勤花;胡斌;陆巍;;斑马鱼嗅球僧帽细胞谷氨酸突触传递的在体功能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7 高翠英;崔秀玉;张然;邵国;吕国蔚;;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效应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8 万业宏;菅忠;文治洪;王玉英;胡三觉;;混沌动作电位序列在大鼠初级传入纤维和脊髓背角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特征的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王淑珍;肖鹏;许世彤;;NO在齿状回习得性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苗青;;胆红素影响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导致梗阻性黄疸大鼠痛阈的升高[A];2010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海若;他们打开了大脑之门[N];健康报;2000年

2 鲁白;我的导师得了诺贝尔奖[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墨;顶级生物学科学家开讲科博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莹;Ⅰ海马LTP诱发蛋白酶体介导SPAR蛋白降解 Ⅱ突触—核信使蛋白Jacob调节突触传递[D];复旦大学;2013年

2 罗乐;毒蕈碱型胆碱能系统对海马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调控及铅的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陈祖昕;Munc13蛋白调控萼状突触的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朱国旗;MPTP调节海马突触传递和活性依赖可塑性的细胞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任思强;PKCλ在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6 丁娟;天然药物A对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质突触传递效能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军花;基于大脑NNSACP网络模式正天丸头痛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张锐;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D];新乡医学院;2016年

3 陈玉晴;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海马突触传递和活性依赖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32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232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