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OSAHS患者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01:15

  本文关键词:OSAHS患者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颌前伸矫治器 下颌运动轨迹 咀嚼肌表面肌电


【摘要】:[目的] 通过对轻、中度OSAHS患者下颌前伸矫治器(M AD)治疗前后的下颌运动轨迹、咀嚼肌表面肌电检测,分析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前、后患者下颌运动轨迹、咀嚼肌表面肌电的变化情况,为明确下颌前伸矫治器对口颌系统的影响提供客观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9月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口腔科就诊并采用MAD进行治疗的OSAHS患者2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45.10岁;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SAM axioquik recorder)检测每位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下颌边缘运动、叩齿运动、咀嚼运动的切点轨迹以及轨迹幅度;检测髁状突中心在矢状面、水平面及冠状面上的运动轨迹形态特征,前伸髁道斜度,矢状面非工作侧的侧方髁道斜度,水平面非工作侧的Bennett侧移角度。用肌电仪(Zebris EMG4)同步测量其双侧咬肌及颞肌前束表面肌电变化,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1.下颌前伸矫治器(MAD)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患者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的光滑度、对称性、可重复性及吻合性均保持一致性。2.MAD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下颌切点最大张口运动、前伸运动和左右侧侧方运动轨迹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AD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患者双侧咀嚼运动下颌切点轨迹幅度均无变化(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冠状面的轨迹图像光滑、连续,规律性及重复性保持一致,患者冠状面咀嚼环宽度治疗前4.09±1.20mm,治疗后为4.14±1.2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AD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下颌髁状突中心在最大张口运动时,出轨与入轨曲线的重复性好,矢状面出入轨曲线分离程度在治疗前、后保持一致,运动方向稳定,轨迹在冠状面、水平面、矢状面上光滑,且治疗前后均无变化;侧方运动及前伸运动髁状突中心运动轨迹较对称,曲线光滑度、可重复性好,且治疗前与MAD治疗6个月后其轨迹形态、光滑度、可重复性保持较好一致性。5.MAD治疗前患者前伸髁道斜度36.22±0.57deg,矢状面非工作侧侧方髁道斜度41.02±1.24deg,Bennett角4.40±0.37deg,治疗后分别为36.23±0.56deg,41.02±1.23 deg,4.40±.36 de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MAD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下颌在边缘运动及咀嚼运动时双侧颞肌前束、咬肌肌电活动周期的规律性保持一致,单侧咬肌与颞肌协调性保持一致,双侧同名肌对称性保持一致。7.MAD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患者下颌边缘运动及咀嚼运动时双侧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轻、中度OSAHS患者MAD治疗6个月后,下颌切点边缘运动、叩齿运动、咀嚼运动轨迹及髁状突中心轨迹与治疗前相比,其光滑性、规律性、可重复性保持一致;其轨迹幅度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戴用MAD对患者下颌运动功能未产生影响。2.轻、中度OSAHS患者MAD治疗6个月后,患者下颌切点咀嚼环形态及咀嚼肌EMG规律性、协调性均与治疗前保持一致,且双侧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峰值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戴用MAD对患者咀嚼肌肌电未产生影响。3.临床上通过下颌运动轨迹和咀嚼肌(EMG)综合分析得出,MAD治疗对轻中、度OSAHS患者口颌系统未产生影响,为口腔临床中OSAHS的诊疗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振刚,冯海兰,聂志明;口腔下颌运动教学辅助系统的开发[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年01期

2 卢红云;金野;黄昭鸣;;下颌运动障碍及其治疗技术[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6期

3 夏连凯;;下颌运动的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2期

4 冯海兰;孙廉;;研究下颌运动的方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7年05期

5 郭英;;下颌运动自动三维描记结果分析[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8年05期

6 贾玉廷,,党改娥;口服胃复安致下颌运动失常6例报告[J];口腔医学;1995年02期

7 武仲科,冯海兰,戴国忠,侯振刚,李平;计算机辅助口腔下颌运动的显示与处理系统[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8年11期

8 花泽毅,施崇山,欧阳宫,郭天文;下颌运动轨迹的计算机处理系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1年02期

9 张茂先,陈剑,李楠,张英才;刺激兔下丘脑室旁核等区域对皮层诱发的下颌运动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3年04期

10 马达,唐亮,唐昭,赵要武;下颌运动轨迹的描记在口腔修复中的运用(综述)[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雪铃;林雪峰;滕伟;;磨牙症患者下颌运动轨迹特征的研究[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邓末宏;龙星;;单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A];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李娟;杨春;;下颌运动的常用描记技术[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叶少波;龚曾冉;陈玉琴;刘建华;潘家普;;K5-R型下颌运动轨迹仪的联机和软件开发[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孙然;连月梅;孟德鑫;车晓霞;;CADIAX下颌功能运动轨迹检查的护理配合[A];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阳;下颌运动虚拟还原以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易春艳;OSAHS患者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熊伟;数字化下颌运动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吴国星;虚拟牙合架软件系统和三维可视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陈志英;无症状在校大学生下颌运动轨迹的测量和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5 贾玲;偏侧咀嚼患者的下颌运动特性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4年

6 孙瑶;口腔下颌的三维力学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76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276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