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发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童年期发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发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主要类型、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00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且经实验室检查已确诊为LHON的患者279例,对其中≤16岁的童年期发病LHON患者共计161例进行临床资料归纳分析。结果 161例童年期发病LHON中11778位点突变者144例(89.4%),其中3例合并14502位点突变,1例合并11696位点突变,1例合并14693位点突变。14484位点突变者11例(6.8%),继发位点突变6例(3.7%),其中3316位点突变2例,14693位点突变2例,11696位点突变1例,3497位点突变1例。未检测到3460等其他常见原发突变位点。童年期发病LHON典型临床表现为:双眼先后或同时中心视力急性或缓慢下降,多不伴眼球疼痛,视野检查以中心或旁中心暗点为主。随访视力恢复至≥0.3的儿童LHON患者中,11778位点突变者104只眼中有13只眼,占12.5%,14484位点突变者6只眼中有4只眼,占66.7%。童年期发病的LHON患儿中部分低年龄段儿童初诊视力及最终视力恢复比大龄儿童好。结论童年期发病LHON患儿其主要突变位点发生率及临床特征与成人LHON患者相似,其中部分低年龄段儿童视力恢复较好。童年期发病LHON患者应与其他遗传性视神经疾病及儿童视神经炎相鉴别。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
【分类号】:R774.6
【正文快照】: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是临床上少见的双眼中心视力先后无痛性、亚急性下降的视神经病变。我科曾有临床相关报道[1],占据本病大多数的11778基因位点突变的LHON患者(167例,84%)的发病年龄范围在2~45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16.9±6.3)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企平;;应重视儿童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宫晓红;韦企平;周剑;夏燕婷;廖良;孙艳红;陈亚娟;;童年期发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6年06期
2 田国红;;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年05期
3 厉越;;化翳汤配合西药治疗眼挫伤致视神经萎缩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韦企平;孙艳红;周翔天;周剑;宫晓红;贾小云;;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2年12期
2 柯铁;聂尚武;杨琴波;刘剑萍;周琳娜;任翔;刘静宇;王擎;刘木根;;OPA1基因G401D突变导致常染色体视神经萎缩和听力受损(英文)[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5期
3 韦企平,赵树东;小儿视神经萎缩[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4 郭莉,贾小云,肖学珊,郭向明,于强,李梅,黎仕强,张清炯;原因不明的视神经炎线粒体DNA突变检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年02期
5 韦企平,韦玉英,赵峪,李伟;小儿视神经萎缩435例病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年07期
6 张娟娟;周翔天;瞿佳;管敏鑫;;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素馨,李晶,潘红娜,孟琳;童年期学生智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2 安芹;贾晓明;李波;;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经验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8期
3 姚桂英;杜爱玲;杨世昌;高红丽;马仁娥;闫春平;;人格在大学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4 赵媛媛;陶芳标;苏普玉;许韶君;;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4期
5 肖亚男;陶芳标;许韶君;苏普玉;黄朝辉;;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9期
6 黄灿泽;宋东峰;栾融融;温雅;傅文青;;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3期
7 蒋一方;童年期肥胖流行遏制对策面面观[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8 王承璐;;从小培养“学者的美德”[J];父母必读;1981年03期
9 孙洪涛;赵丹;袁同春;陈利;;大学生童年期性虐待及其与不良心理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10 麻爱华;于相芬;刘西俊;董俊玲;王相立;;童年期虐待、应对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琳琳;袁中兴;;童年期遗忘产生及消退机制的研究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位照国;陆邵佳;吴韦玮;廖梅;李卫晖;李则宣;刘铁榜;李凌江;;童年期创伤影响成年抑郁表达的中间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先宾;刘金同;王传跃;;青少年虐待状况及其对人格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陈晶琦;廖巍;;北京市430名高中生童年期羞辱经历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文新;周宗奎;;童年期至青少年期的同伴侵害与欺负:适应结果与相关因素[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雍年 李永和 张燕华;呵护孩子的童年期[N];保定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谢苗枫 程满清 胡键 徐林 通讯员 焦亚琼;暴力与爱等同导致过半孩子挨打[N];南方日报;2006年
3 樊发稼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儿童文学生态及其他[N];文艺报;2005年
4 杨桂青;网络成瘾机制的五个理论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鹏飞;童年期创伤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及绘画疗法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元帅;童年期被忽视个体注意偏向的ERP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3 何冬梅;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尊和自卑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胡国云;《童年期慢性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叶青;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不良饮食心理行为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6 倪岩娟;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研究和个案干预[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7 孙蓓;童年期遗忘的边界年龄的探讨[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肖亚男;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左俊楠;哲学人类学视野下童年期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菁;童年期父亲缺位对大学生性别角色和爱情态度的影响:母子关系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06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30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