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15:37

  本文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 出处:《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先天性白内障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芯片 基因突变


【摘要】:[目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弱视甚至失明常见的眼部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胚胎期晶状体发育异常而导致的晶状体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高,约占儿童致盲性眼部疾病的10%。由于发病人群的特殊使得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确诊困难,加之其遗传方式多样、治疗方法局限、手术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根源上找寻其致病基因并进行基因治疗成为美好愿景。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测序技术以及芯片技术,已经筛查出20个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致病基因。随着新一代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检测出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突变基因,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诊疗及预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对芯片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结果进行分析后确定候选基因,再进一步针对筛选出来的候选基因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拟讨论该家系中发现的候选基因在其先天性白内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完善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库、探讨该基因型与疾病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从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住院部收集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家族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1个。2.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明确该家系内总人数、患病人数及其在每一代的分布情况,绘制家系系谱图并分析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方式。3.对研究家系的8名成员进行总体的健康评估和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全身性其他系统严重的疾病,明确先天性白内障的类型;4.采集8名家族成员的外周静脉血,采用PerfectPure DNA Blood Kit (5 PRIME)试剂盒从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 GeneAmp(?)RCR9700系统扩增,并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PCR产物分子量介于150bp-20000bp之间。5.将纯化、片段化后的PCR产物与CytoScanTM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在Affymetrix扫描仪中进行芯片扫描,生成数据。6.对CNV的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可疑致病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AS3.0、GO分析检测这些共同的变异基因,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全面挖掘变异基因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与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预测与先天性白内障可能相关的基因网络、信号通路、蛋白网络以及变异基因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该调查家系4代人群中,每代均有先天性白内障的患者且患者的子女有正常的有患病的,排除了性染色体遗传以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后,可以断定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通过对30个样本进行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最终筛选出最典型的33个CNV区域:2个CNV Gain区域,31个CNV Loss区域。在排除性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以及已被报道过和先天性白内障有关的ZNF28、ZNF468、MYO1C三个基因后,最终筛查出25个候选基因。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25个候选基因主要的生物学功能表现在蛋白结合、锌离子结合蛋白、结合核苷酸、ATP结合蛋白、转录抑制、酪氨酸磷酸酶跨膜受体蛋白活性、DNA酶活性等方面。此外,25个候选基因还涉及DNA依赖的转录调控、脂肪酸生物合成、细胞黏附、细胞周期、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细胞有丝分裂、DNA损伤修复、器官的形态形成、蛋白质水解作用、新陈代谢等生物过程。4.本研究的检测结果中包含了很多第一次发现和先天性白内障有关的突变基因,为今后家系遗传性白内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对这些基因进行后续功能验证等实验,对家族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家系的基因组中存在CNV,本研究中的突变基因可能通过激活相关通路,从而在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家族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相关致病基因,可辅助胚胎期该疾病的筛查与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张廷霞;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胡颖,李敏;一家系四代6例同患先天性白内障病例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年03期

3 韦晓平,黄昌华,陈海璇,潘美珍,叶晓燕;深圳市公务员先天性白内障现状及发病因素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4年06期

4 Gouws P;Hussin H. M;Markham R. H. C.;刘瑛;;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生后1年内行1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长期疗效[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12期

5 许立华;王振浩;徐洪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9期

6 姜立森;先天性白内障一家7例报告[J];新医学;1978年08期

7 代成,蔡淑安,鞠延红;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8 刘运荣;;先天性白内障85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1983年04期

9 刘秋英;墙克信;宋光辉;陈新涛;曲占魁;;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一个回族家庭的谱系调查[J];宁夏医学杂志;1985年02期

10 高效曼,姜玉廷,张波;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J];实用眼科杂志;198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涛;Billson F;;30例55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晚期并发症的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小娟;;龙凤胎先天性白内障诊治的临报道[A];江西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眼科、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季宝玲;杜尔罡;;先天性白内障对眼球发育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赵军梅;;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罗忠;;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齐艳华;赵黎明;侯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辉;王照祥;柯铁;李畅;David Wan-Cheng Li;唐朝晖;任翔;刘静宇;王擎;刘木根;;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发病机理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8 赵佳鑫;王丽;苏红;齐艳华;;结晶型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基因突变筛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何勇川;鲜光军;韩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弱视训练158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妮妮;林婴;杨正林;;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 廖华萍 (医学博士);怎样防治先天性白内障[N];家庭医生报;2009年

2 衣晓峰 本报记者  李华虹 乔蕤琳;专家研究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新致病位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白内障中心主任 朱思泉;先天性白内障要不要手术[N];健康报;2007年

4 金扬;先天性白内障治疗要趁早[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5 江西省人民医院 教授 罗兴中;先天性白内障可以预防吗[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杜巍巍;先天性白内障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5年

7 衣晓峰 聂松义 李华虹;哈医大二院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新致病位点[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珂;开展围产期保健 减少先天性白内障[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9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鲍永珍 陈宜;治先天性白内障 请抓住细节[N];健康报;2009年

10 金明 中日友好医院;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应择机手术[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琳;CRISPR/Cas9技术介导兔先天性白内障疾病模型构建及表征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2 申屠形超;独特表型簇状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的超微结构和疾病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杨国兴;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华芮;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李世宏;重庆主城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调查及手术对眼前节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汤霞靖;进行性多形态先天性白内障疾病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浙江大学;2007年

7 鞠宏;三个中国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排除定位及候选基因序列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8 罗荣;晶体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连锁定位和突变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9 张军;热休克转录因子4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分子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布娟;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与超微结构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翠;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筛查及CRYAB基因突变诱导HLE细胞凋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党峰涛;两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与功能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曹苗苗;先天性白内障远期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黄迪;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5 宋毅果;非家族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危险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黄二文;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谨予;后极性表型先天性白内障的疾病相关候选基因定位[D];浙江大学;2011年

8 于兰;先天性白内障研究现状[D];郑州大学;2005年

9 赵岱新;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治体会[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董开业;云南西部地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视功能及心理行为问题研究[D];大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20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320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