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用药方案探讨
本文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 粉尘螨 舌下脱敏疗法 特异性免疫治疗 出处:《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用药方案。 方法:采取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式,比较56例年龄4-39岁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治疗前及免疫治疗9个月后的症状、体征、药物、视觉模拟量表(VAS)等评分,并同时考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评价该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前患者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体征、药物、视觉模拟量表(VAS)等评分分别为(8.69±1.50)、(2.04±0.43)、(1.08±0.56)、(7.07±0.47)分;免疫治疗9个月后各评分分别下降为(1.87±1.44)、(0.56±0.60)、(0.24±0.40)、(1.54±0.61)分,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表现为口腔及胃肠道不适感等。 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免疫治疗过程中需依据不同个体调整用药方案。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lingual standardized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drops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the symptoms, signs and drugs of 56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aged 4-39 year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9 months after immunotherapy.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immunotherap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17.0 software.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ymptoms, signs, drug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of the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8.69 卤1.50 and 2.04 卤0.43, respectively. 1.08 卤0.56 卤7.07 卤0.47; After 9 months of immunotherapy, the scores decreased to 1.87 卤1.44, 0.56 卤0.60, 0.24 卤0.40 and 1.54 卤0.61,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including oral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comfort. Conclusion: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allergic rhinitis with sublingual standardized dust mites drops.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6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康;徐红;;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10期
2 任霞斌;阎萍;蒋勇峰;;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10年11期
3 南雁;;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19期
4 郑世信;张瑞女;张扬;;标准化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1期
5 王忠喜;李文静;;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起始时间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年19期
6 开月梅;;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03期
7 瞿申红;李添应;许庚;文卫平;史剑波;林志斌;陈彦球;;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及其对哮喘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张慧珍;华清泉;;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学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05期
9 唐鸣;赵霞;;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新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10 孟庆翔;李添应;;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梅淑芹;王云洁;崔玉兰;周丽茹;徐峰;;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A];吉林省护理学会五官科第十四次学术会议暨口腔科专科技术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吴瑜丹;赖荷;张春梅;;动态化护理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美华;尤云飞;;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哮喘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王巍;朱晓明;叶晶;魏庆宇;;补脾益气中药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朱晓明;王磊;薛丹;魏庆宇;;补脾益气中药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高立群;;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依从性因素分析及对策[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立思;;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晓阳;连增林;李颖;;从风论治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与临床依据[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向建文;;张介宾“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读《中医各家学说》有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郏雪峰;;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雪敏;特异性免疫治疗AR[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3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4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洋;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药物治疗互为补充[N];健康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刘洋;如何看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获益及风险[N];健康报;2011年
7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刘洋;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希望之光[N];健康报;2011年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按揉法治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许晓华;治过敏至少要坚持两年[N];健康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云霞;变应性鼻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张怡;主动吸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2年
3 朱学伟;TLR9配体CpG寡核苷酸鼻内预免疫对豚鼠鼻变态反应抑制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邓可斌;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晓巍;变应性鼻炎对嗅觉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黄桂锋;培土生金法治疗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赵文明;中医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及北京城区670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8 李家乐;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孟粹达;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在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中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唐新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骥超;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分析及相关问题调查[D];吉林大学;2011年
2 滑[
本文编号:1458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45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