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耳聋基因与AABR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本文选题:婴幼儿 切入点:耳聋基因 出处:《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对婴幼儿听力损失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至合肥市妇幼保健所的505例婴幼儿进行AABR复筛,同时采集足跟血制成干滤纸片,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筛查,包括:GJB2(235delC、299delAT、176del16、35delG)、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线粒体12SrRNA(1555AG、1494CT)。结果 505例婴幼儿中有69例(13.7%,69/505)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56例(81.16%,56/69),SLC26A4基因突变10例(14.49%,10/69),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3例(4.35%,3/69),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505例中,AABR筛查未通过376例,未通过率为74.46%;69例耳聋基因突变婴幼儿中有37例进行了ABR检测,其中32例(86.49%)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结论本组婴幼儿耳聋基因突变类型以GJB2基因为主,其次为SLC26A4基因,耳聋基因筛查是听力筛查的有效补充,两者联合筛查有利于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screening of deafness gene and hear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hearing loss in infants. Methods AABR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in 505 infants who were not transferred to Hefe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stitute from Octo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At the same time, the heel blood was collected to make dry filter paper, and 9 loci of 4 common deafness genes were screened, including: GJB2A235delCn299delATA 176del166del1635delGHN GJB3A538CTS7-2AG2168AG2168AG.Results 69 out of 505 infants (13.7% r.69505) had mutations in the deafness susceptibility gene. Of the 56 cases with GJB2 gene mutation, 10 cases (14.49%) with SLC26A4 mutation, 3 cases with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mutation (4.35% ~ 3.69%), 376 cases of GJB3 gene mutation were not detected, and 37 cases of 74.46th 69 cases of deafness gene mutation were detected by ABR. Conclusion the mutation type of deafness gene in infants is mainly GJB2 gene, followed by SLC26A4 gene, and the screening of deafness gene i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to hearing screening. Combined screening is beneficial to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hearing loss in infants.
【作者单位】: 合肥市妇幼保健所;
【基金】:合肥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计划资助项目(合卫科教[2016]256号)
【分类号】:R76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家发现耳聋基因[J];招商周刊;2005年09期
2 王静舒;;耳聋基因[J];日本医学介绍;2006年07期
3 迟放鲁;;重视耳聋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16期
4 韩冰;戴朴;李琦;王国建;袁永一;翟所强;黄德亮;韩东一;;青年聋人对耳聋基因检测的态度[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年04期
5 韩明昱;戴朴;;我国耳聋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医学;2011年05期
6 曹琴英;葛军;张为霞;张宁;马会卿;郭世弘;朱俊真;;聋人婚前耳聋基因检测及婚配生育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年11期
7 康东洋;黄莎莎;袁永一;戴朴;;临床耳聋基因诊断实验室构建及管理[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8 肖自安,谢鼎华,房海燕,黄亮群,施小六,夏家辉;酵母双杂交技术分析耳聋基因功能的实验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9 ;耳聋基因变异分子机制揭开[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10 王国建;袁永一;李荣;韩明昱;黄莎莎;康东洋;张昕;董敏;戴朴;韩东一;;不同听力学表型人群中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的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涛;吴皓;魏晓明;;79基因125病例:运用靶向捕获与二代测序方法行非常见耳聋基因分子病因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蒋璐;冯永;吴宏;刘亚兰;王鸿涵;门美超;梅凌云;贺楚峰;;Illumina Goldengate 384K高通量耳聋基因筛查芯片工作平台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侯军华;李爽;赵淑萍;宁菲;;聋儿家长对耳聋基因检测的认知分析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4 聂文英;;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在妇幼保健院的临床实践[A];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3年
5 戴朴;;耳聋基因筛查、基因诊断及其在优生优育领域的应用[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6 张劲;余勐;吴高强;再努拉;丁伟;夏志刚;阿布利克木;马晶;周宁;张伦;;新疆维吾尔族新生儿听力及易感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段程颖;李红;王玮;汪宪平;丁洁;;耳聋基因GJB2的突变分析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申晓芳;王慧君;姜楠;张进;梁燕;王颖芝;田卫东;马端;;耳聋基因msrb3对斑马鱼听觉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9 王玮;段程颖;;耳聋基因GJB2的突变分析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10 程静;;A novel DFNA5 mutation causes heating loss[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娟;耳聋基因检测:对“一针致聋”说不[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刘欢;婚检有望增加筛查耳聋基因[N];北京日报;2012年
3 永为;长春启动耳聋基因诊断项目[N];吉林日报;2010年
4 李天舒;我国绘制出耳聋基因突变谱[N];健康报;2008年
5 记者 徐飞鹏;明年本市免费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N];北京日报;2011年
6 王雪飞;半数耳聋“胎里带”[N];健康报;2007年
7 记者 李鹏;基因芯片“叫醒”你的耳朵[N];北京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蒋秀娟;程京:不要忽视耳聋基因筛查[N];科技日报;2014年
9 王雪飞;国人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被发现[N];健康报;2007年
10 李琦 戴朴;突破声音障碍的曙光——耳聋基因诊断[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捷;新疆耳聋基因流行病学及产前诊断应用和WS致病机理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金孝华;非综合征型耳聋高通量检测技术及致病突变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3 王国建;耳聋基因诊断的临床实践[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陈俞;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综合征性聋耳聋基因常见突变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吴宏;Bartter综合征遗传学分析与耳聋基因芯片研发[D];中南大学;2013年
6 纪育斌;中国耳聋人群常见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河北邢台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突变的流行病学调查[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曾红艳;山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的突变分析以及新突变功能预测[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陆洋;深圳市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模式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杨爱利;河南省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突变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5 黑娜;非综合征型耳聋与线粒体基因突变荟萃分析及相关突变筛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崔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耳聋基因突变分析[D];延边大学;2017年
7 程静;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症型耳聋基因的定位与突变筛查[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启珍;重庆市永川地区青少年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9 满荣军;中国西北不同民族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陈焕玲;153例耳聋患者的耳聋基因芯片检测[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6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0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