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与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本文选题:XRCC 切入点:鼻咽癌 出处:《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年05期
【摘要】:目的评估XRCCl-Arg399 Gln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鼻咽癌发病中的风险,研究XRCCl-Arg399 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B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90名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和75名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病人作为对照,并按照性别和年龄1∶1配对,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再进行测序PCR反应,最后分析得出XRCC1 Arg399Gln的基因型。结果 EB病毒感染能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三项阳性时可以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但单项VCA-IgA阳性是鼻咽癌发病的最强危险因素(OR=26.526,95%CI:11.190~62.884),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携带XRCC-1 Arg399Gln的AA基因型相比,携带XRCC-1 Arg399Gln的GG基因型可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OR=4.3,95%CI:1.184~15.618);XRCC-1 Arg399Gln的GA基因型与VCAIgA存在交互作用(OR=20.755,95%CI:5.312~81.094)。结论 XRCC-1基因的Arg399Gln基因多态性能够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且Arg399Gln的GA基因型与EB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XRCCl-Arg399 Gl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XRCCl-Arg399 Gln SNP and EBV infection. Ninety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selected as case group and 7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s control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whole blood for PCR amplification according to sex and age 1:1. The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by PCR reaction, and the genotypes of XRCC1 Arg399Gln were analyzed. Results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hen VCA-IgAEA-IgA and Rta-IgG antibodies were positive. However, the single VCA-IgA positive was the strongest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The sing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A genotype carrying XRCC-1 Arg399Gln, CI: 11.190 ~ 62.884%. The GG genotype carrying XRCC-1 Arg399Gln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by 4.395% CI: 1.1844% 15.618% XRCC-1 Arg399Gln and VCAIgA. Conclusion the Arg399Gln polymorphism of XRCC-1 gene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NPC. The GA genotype of Arg399Gln has some interaction with EB virus infection.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肿瘤医院检验科;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J01297)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2012-2-12)
【分类号】:R739.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增荣;;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吕严冰;马英;;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07期
3 刘莉;梁志强;张桂香;徐新立;王雪松;韦玮;;EB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年04期
4 陈霞;;非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诊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24期
5 王金堂;邓娜;丁希伟;付宇;董继萍;;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2例[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颜慕霞;张力;林涛;;EB病毒感染与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系的初步探讨[J];医学综述;2011年13期
7 夏雯;EB病毒感染继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8 王华,庞菊萍,刘安生,王旭青;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2005年04期
9 丁晓君,吴旭丽;1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护理[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年25期
10 朱正,王绍娟,赵勇,刘青;EB病毒感染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霞;李强;周晨燕;赵亚宁;;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张世群;;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世群;苏庸春;邓作勇;;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A];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刘彤云;农祥;何黎;;EB病毒感染相关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吴韵沁;沈小雁;施若非;郑捷;;种痘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附两例报道[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郭霞;李强;周晨燕;赵亚宁;;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7 郭莉;宋华;茅君卿;汤永民;杨世隆;沈和萍;;伴白细胞增高表现的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8 祁雪;孙丽莹;朱志军;沈中阳;;儿童肝移植术后EB病毒感染[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郭莉;宋华;茅君卿;汤永民;杨世隆;沈和萍;;伴白细胞增高表现的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琼瑾;张融;杨勇;徐金梅;;过敏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关系探讨[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特约撰稿人 董欢霁;EB病毒感染:多发性硬化症的前兆?[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衣晓峰;喉癌发生与EB病毒感染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佳妮;吉林地区妇女妊娠晚期及新生儿EB病毒感染状况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郑瑛;乳铁蛋白干扰EB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及抑制EB病毒感染性炎症的机制[D];中南大学;2012年
3 丁勇;EB病毒感染胃上皮AGS细胞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春琴;EB病毒感染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及复发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毕颖怀;芩柴抗毒合剂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作用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文亦磊;应用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异常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丽娟;中山市EB病毒感染者调查及鼻咽解毒颗粒抗EB病毒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房爱芹;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分析及卫气营血辨证[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6 孙春霞;外邪致痹的临床研究—人类微小病毒B19、EB病毒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张小立;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8 袁轶群;新疆汉族、维吾尔族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和P16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2年
9 孙晶晶;STAT3在艾滋病相关B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大理学院;2014年
10 王华;广西地区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EB病毒感染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72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7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