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晚期治疗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16:09

  本文选题:间充质干细胞 + 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 参考:《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大类眼部炎症为主的疾病,累及的范围可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以及玻璃体。该病多发生于中青年,分类繁多、易于复发。传统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但由于长期使用可导致全身和局部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亟需开发。本实验室既往研究显示在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recurrent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r EAU)大鼠模型的疾病早期,通过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有效防止疾病进展。尽管多项临床实验证明MSCs治疗在有广泛临床转化前景,但在合理治疗方案方面仍缺乏标准化路径,需要更多实验数据支持。在本实验中,我们试图通过r EAU动物模型,观察MSCs在疾病晚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骨髓MSCs,随后分离及鉴定。2.建立Lewis大鼠r EAU模型:首先行单侧后肢足垫皮下注射混合抗原主动免疫Lewis大鼠制造EAU模型: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photoreceptor retinoid binding protein,IRBP)的多肽片段R16;结核杆菌素以及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等量体积进行充分地混合与乳化。免疫后10天收集EAU大鼠淋巴结及脾脏制成T淋巴细胞单细胞悬液,经过射线处理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与T细胞在R16的刺激下共培养48小时后,收集激活的T细胞经尾静脉注射Lewis大鼠体内建立r EAU模型。3.利用MSCs进行治疗:免疫后的大鼠行尾静脉注射5*106MSCs细胞悬浮液1ml/天,连续3天进行治疗,对照组行等体积PBS注射,连续3天。分为早期治疗组(第4天开始治疗),晚期治疗组(第20天开始治疗),重复治疗组(第4天及第20天均治疗)。4.r EAU临床评分:采用临床上的裂隙灯来观察EAU大鼠眼部前房炎症反应,每天记录评分至过继免疫后40天,根据发病次数及炎症程度采用Caspi临床评分分为0-4等级。5.r EAU病理评分:过继免疫40天后,将大鼠处死并取双侧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并将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评分分为0-4等级,0为无病理性变化,4为严重病理性改变。并且利用视网膜全层级外核层厚度来进行视网膜损害的评价。6.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记录:利用记录过继免疫后第10、15、20、25、30、35、40天的暗适应后的ERG结果来评定大鼠视网膜功能。7.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过继免疫40天后,利用海德堡HRA+OCT系统对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并评分0-4等级来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差别。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上述制备好的视网膜组织切片,利用免疫组化SP法来检测各个不同分组视网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视紫红质(rhodopsin,RHO)的表达。结果1.成功培养,传代纯化并鉴定大鼠MSCs。2.大鼠r EAU模型的成功建立。3.前房炎症反应一直观察至过继免疫后40天。与对照组相比,早期治疗组和重复治疗组中眼内炎症临床评分达高峰的次数及平均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晚期治疗组只降低了平均评分并未减少疾病复发的次数。4.组织病理显示MSC治疗组相比较于模型对照组,明显减低了组织病理学评分,视网膜全层及外核层的厚度增加。但早期治疗组与重复治疗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5.ERG显示MSC治疗组在疾病晚期阶段检测指标暗适应的0.01a/b波和3.0a波治疗组振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也显示此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6.OCT显示MSC治疗组相比较于对照组,有更好的视网膜结构,玻璃体腔内有较少的炎性细胞(高反射点),视网膜层间较少炎性细胞(高反射团块)。7.所有MSC治疗组,包括晚期治疗组均减少了GFAP的表达,早期治疗组RHO表达量接近于正常,晚期治疗组的RHO表达量仍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早期采用MSC治疗r EAU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疾病晚期进行治疗也可有效阻止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损坏。间隔较长的重复治疗比单次治疗更有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培增;我国葡萄膜炎的诊治水平亟待提高[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04期

2 杨培增;葡萄膜炎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02期

3 李晓阳,史会敏;葡萄膜炎75例临床治疗体会[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02期

4 杨培增,张震,王红,周红颜,黄祥坤,李兵;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及病因探讨[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年04期

5 胡毅倩,华飞;葡萄膜炎治疗后并发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1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09期

6 杨培增,邢琳;我国近五年葡萄膜炎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08期

7 杨培增;葡萄膜炎研究若干进展及其评价[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年06期

8 杨培增;以辨证的观点认识和治疗葡萄膜炎[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年06期

9 杨培增;;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12期

10 沈降,孙慧敏,田恩江;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葡萄膜炎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克奋;;葡萄膜炎中西医治疗再探讨——复发性葡萄膜炎的治疗[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2 华峰;;葡萄膜炎患者血糖测定及意义[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侯习武;魏丽萍;王宇冉;刘向前;孙利娜;;葡萄膜炎治疗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钟良玉;卢辉;;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2012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2年

5 刘静霞;;葡萄膜炎的中西医防治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钟新娜;曹岐新;吴元奇;;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研究[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8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林柳燕;郝小波;孔秀莲;张亚飞;龚辉珍;;药物导入治疗葡萄膜炎的疗效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史晋霞;李茹;贾园;栗占国;;原发性免疫性葡萄膜炎五例临床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杨培增;;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膜炎的基本原则[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杨培增;;葡萄膜炎的诊断流程和治疗概要[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时仲省;专家提醒:激素治疗葡萄膜炎不能过量[N];中国医药报;2012年

2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一科教授 侯习武 整理 时仲省;治葡萄膜炎激素别超量[N];健康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魏鑫;别怕 激素葡萄膜炎能治愈[N];保健时报;2005年

4 记者 涂端玉 通讯员 陈景荣 ;葡萄膜炎,莫等闲视之[N];广州日报;2005年

5 方彤;全程观察治疗葡萄膜炎[N];健康报;2005年

6 陈刚 侯习武 时仲省 冯光耀;悄悄致盲的葡萄膜炎[N];健康报;2005年

7 印高乐;眼葡萄膜炎治疗有新法[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张荔子;揭秘葡萄膜炎[N];健康报;2006年

9 张鸿茜;悄悄致盲的葡萄膜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1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教授 杨培增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葡萄膜炎:诊断细化流程 治疗激素当先[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梅毒葡萄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华;TNFSF15、PTPN2和CD122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郑洋;广东省横沥镇葡萄膜炎流行病学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杨红霞;LXR和MIF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高煦;P2X7-PI3K/mTOR/p70S6K通路与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邓铂林;从NOD样受体家族(NLRS)探讨两种不同性质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异质性[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灵君;补体系统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8 赵娉婷;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晚期治疗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9 颜廷芹;基于代谢组学技术中医葡萄膜炎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毛羽;结核性后葡萄膜炎临床特征及诊断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葡萄膜炎的临床和血清免疫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2 寇博煦;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葡萄膜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曾静;祛风活血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TNF-α、IL-6、IL-10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周昱;复方目炎宁对复发性葡萄膜炎患者急性时相蛋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谷冬梅;温清抵当汤对阴虚火旺型葡萄膜炎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章军;Th17细胞相关基因与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解传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实验性自身性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颖颖;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高璐;环孢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胡燃燃;TLRs基因多态与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50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750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