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用纤维素粉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本文选题:鼻用纤维素粉末 + 鼻炎 ; 参考:《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讨鼻用纤维素粉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最终分别完成24例及25例)。实验组鼻腔局部使用鼻用纤维性粉末喷鼻,对照组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鼻,于治疗3个月后评价患者鼻气道阻力、鼻部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嗅觉功能、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治疗后鼻阻力、鼻部症状评分及RQLQ评分(眼部症状除外)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鼻部症状中的鼻痒、流涕、喷嚏症状及RQLQ中的睡眠、非鼻症状、鼻部症状、情感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治疗后嗅觉功能及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鼻用纤维素粉末使用安全,可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sal cellulose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50 cases of allergic rhin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24 cases and 25 cases respectively). The nasal ca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cally sprayed with fibrous powder,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ysiologic seawater.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nasal airway resistance, nasal symptom score,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scale (RQLQN), olfactory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Nasal mucosal cilia clearance fun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re were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nasal resistance, nasal symptom score and RQLQ score (except for ocular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asal itch, runny, sneezing and RQLQ sleep, non-nasal symptoms, and nasal symptoms were foun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ffective impro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but the olfactory function and nasal mucosal cilia clearance func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use of nasal cellulose powder is saf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bjective symptoms of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分类号】:R76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新;560例变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2 孙鹏;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7例报告[J];中原医刊;2000年10期
3 于万海,成晓棉,仲明,吕颖,王军;敏愈汤治疗变应性鼻炎5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3期
4 李晓东;变应性鼻炎治疗药市场预测[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1年05期
5 沈翠干;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5期
6 黄爱珍;仙特明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84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1期
7 刘风仙,王贺宇,崔宗新;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01年01期
8 顾之燕;认识和诊治变应性鼻炎的指导性文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3期
9 邹红云;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J];地方病通报;2002年04期
10 张国民,谢铠鹏,梁礼建,缪增华;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尹静;谢强;;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综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赵菁;;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朱愉;;近几年研究变应性鼻炎最常用的几种客观指标[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于兆安;;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变应性鼻炎52例[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葛妤;;变应性鼻炎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邓华;;国内防治变应性鼻炎的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韩德民;张罗;黄丹;武阳丰;董震;许庚;孔维佳;暴继敏;周兵;汪审清;王德辉;王秋萍;;11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赵岩;张罗;韩德民;刘承耀;;变应性鼻炎评分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2 康琦;变应性鼻炎 工业化助长发病率治疗费用不断攀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陈小飞;变应性鼻炎如何防治?[N];健康时报;2008年
4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5 湖北 副主任医师 曾文;何为变应性鼻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苏楠 林江涛;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应同防同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于峰;变应性鼻炎怎么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益肺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迪;变应性鼻炎综合诊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罗燕云;MicroRNA-135a对变应性鼻炎小鼠Th1/Th2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刘洋;迎香穴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的网络构建及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牛永芝;IL-17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中作用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于洋;鹿鹅鼻炎方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刘丽萍;不同变应原哮喘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7 孙荣;从DC-Th轴探讨CD86-siRNA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龙锐;苯环喹溴铵对变应性鼻炎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刘玉;基于Tim3调控Th1细胞探讨益气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冯文大;广东地区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临床特点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连;变应性鼻炎发病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2 付敬敏;西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青海大学;2012年
3 王敏;长沙市中小学生变应性鼻炎流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D];中南大学;2012年
4 张艳宾;张纾难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万慧娟;NLRP3炎性小体及下游因子IL-1β/IL-18在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6 姚玉婷;鼻敏感方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干预模型大鼠血清IL-17、IL-10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宋任洁;IL-33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张冰;PLCE1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佟雅婧;鼻病序贯疗法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10 杨阳;山东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03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80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