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354例耳聋患者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筛查分析
本文选题:耳聋 + GJB ; 参考:《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从分子遗传学水平探讨徐州市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采集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共354例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血样,提取DNA,利用SNPscan技术对其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基因突变检出率及突变形式。结果 354例患者中共165例(46.61%,165/354)检出GJB2或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其中108例(30.51%,108/354)检出GJB2基因突变,50例(14.12%,50/354)为复合杂合突变,58例(16.38%,58/354)为纯合突变,其中235delC基因纯合突变54例;57例(16.10%,57/354)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复合杂合突变37例(10.45%,37)354,纯合突变20例(5.65%,20/354),均为919-2AG纯合突变。结论 GJB2及SLC26A4基因为徐州地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人群中的常见致病基因,235delC为GJB2基因突变主要形式,919-2AG为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形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and extremely severe sensorineural deafness in Xuzhou City. Methods the blood samples of 354 patients with severe or extremely sever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ere collected from Xuzhou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The GJB2 and SLC26A4 gene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by SNPscan technique. The mutation detection rate and mutation form were analyzed. Results GJB2 or SLC26A4 gene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165 patients with 354 patients (46.61and 165 / 354). Among them, 108 patients (30.51and 108R / 354) detected GJB2 gene mutations. 50 cases were identified as complex heterozygous mutations. 58 cases (16.3858 / 354) were homozygous mutations. Among them, 54 cases were homozygous mutations of 235delC gene, 57 cases (16.1057r354) were identified as homozygous mutations. Among them, 37 cases of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10.45%) and 20 cases of homozygous mutation (20 cases) were 919-2AG homozygous mutations. Conclusion GJB2 and SLC26A4 gene is the main mutation form of GJB2 gene because of the common pathogenic gene of 235delC in the population of severe or extremely sever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Xuzhou area. The main form of mutation of GJB2 gene is G919-2AG, which is the main form of mutation of SLC26A4 gene.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97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学遗传中心;
【分类号】:R76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Ferrara F.;Amato C.;张剑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11期
2 Combi R;Dalprà L.;Ferini-Strambi L.;Tenchini M.L;袁海峰;;额叶癫痫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突变的关系[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3 智刚;苏成芝;;基因突变带来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1991年02期
4 潘宏铭;宋修山;;人群基因突变的检测[J];浙江医学情报;1995年02期
5 刘广志;新确定的基因与痴呆有联系[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3期
6 姚华,王国荃;砷与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7 张苏明,刘小红,倪黎,金庆文,郭庆荣,宫道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8 庞庆丰,郭冬平,李晓,陈琪,范乐明;一个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位点[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9 黄琰,李若葆;吸烟与肺癌基因突变的关系[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易彦;张广森;;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突变相关疾病[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竞生;徐修才;周荣富;方怡;王学锋;翟志敏;王鸿利;;β链基因突变引起一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艳;雷小兵;彭振辉;肖生祥;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肖生祥;刘艳;雷小兵;彭振辉;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马绍刚;方佩华;吕枚;许静;李宁;陈慧;冯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因突变研究[A];天津市核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杨芳;金佩佩;王学锋;李薇;丁秋兰;王冠军;王鸿利;;2例新的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王贵;裘卫东;;基因在疼痛与镇痛中的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孟岩;张续德;施惠平;赵时敏;姚凤霞;苏亮;黄尚志;;颅额鼻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曹林枝;;P53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A];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3年
9 吴雪琼;张俊仙;李洪敏;梁建琴;钟敏;王巍;;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10 杨芳;金佩佩;王学锋;丁秋兰;王鸿利;李薇;王冠军;;2例新的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报道员 周谷风;基因突变是好是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孙浩;基因检测:为防病摘除还健康的器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张民;英展开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测定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禾;吸烟导致的基因突变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0年
5 医学博士 科学松鼠会成员 致桦;基因检测是与非[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天赋基因检测:预测未来还是娱乐大众[N];健康报;2010年
7 江苏省中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赖仁胜;基因检测放任自流态势需扭转[N];健康报;2011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璇;“基因保存”服务没价值[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实习生 刘冰玉;检测癌症基因能否一纸完成?[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李晋陶 程益聪;人类8种新发基因突变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珊;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于韶荣;恶性肿瘤患者血浆KRAS基因突变检测[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血清多肽质谱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马亚琳;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热点筛查及一个耳聋家系MYO7A基因新突变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崔亚娟;第一部分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的研究及预后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冯磊;基于临床生化指标的冠心病预测模型建立及其与基因易感性关联的探索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金佩佩;遗传性FⅫ缺陷症分子机制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茅江峰;不同基因突变对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隐睾和生精疗效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杨昭庆;云南省两种遗传性血液疾病的基因突变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10 李冰;第一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第三部分 血清铁蛋白是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危-1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晶晶;胃小间质瘤P16蛋白表达及C-Kit基因突变[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周炼炼;6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娟;Fabry病GLA基因变异与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杨浩;Peutz-Jeghers综合征的STK11基因突变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5 周双才;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庆泊;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附119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钱晓燕;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临床检测方法学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王辉;MET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9 李武靓;ARMS2/HTRA1基因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联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立莹;全基因组、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甲基化水平及基因突变在髓系恶性肿瘤预后判断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7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84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