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患者球结膜及球结膜微循环改变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发布时间:2018-05-13 06:41
本文选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球结膜 ; 参考:《济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球结膜及球结膜微血管的改变,探讨球结膜微血管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选择与我院就诊的患者30例(55眼),排除糖尿病外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等,排除眼部外伤感染及佩戴角膜接触镜史。Ⅱ型糖尿病患者19例(35眼),男性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8±8.69岁(46~7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平均5年。健康对照组患者11例(20眼),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8.61岁(42~71岁)。裂隙灯显微镜常规检查照相。 例数的计算为双眼中只要有1只眼符合统计标准即列入例数统计,部分患者单眼进行检查统计,因此部分数据中总例数有所变化。 糖尿病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3例5眼(糖化血红蛋白:6.2%);一般组6例11眼(6.2~8.0%),不良组10例19眼(8.0%)。 根据糖尿病病程分为5年组10例19眼;5-10年组3例6眼;10年组6例10眼。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6例8眼,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分为非增殖期9例10眼;增值前期8例9眼;增殖期7例8眼。 裂隙灯下观察球结膜及球结膜微血管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眼球结膜上皮浅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基底层细胞及杯状细胞形态,并对上皮细胞各层,杯状细胞密度进行计数。球结膜微血流以线流、线粒、粒流、粒缓流、粒摆流及停止作为流速半定量记录,以粒流和粒流以下速度为异常。观察球结膜微血管形态。分析Ⅱ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球结膜各层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密度之间差异;分析Ⅱ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球结膜微血流改变之间的差异;分析Ⅱ型糖尿病球结膜微血流改变与微血管改变之间的关系;分析Ⅱ型糖尿病球结膜细胞浅表层细胞、杯状细胞密度改变与球结膜微血流、微血管改变之间的关系;分析血糖控制情况与球结膜微血流改变之间的关系;分析球结膜微血流、微血管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裂隙灯下观察糖尿病球结膜微血管多见血管瘤囊样扩张,血管宽窄不一及血柱不均等现象。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膜上皮细胞可被分成浅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及基底层细胞。浅表层细胞体积较大,排列松散,细胞核低反光。中间层细胞多呈卵圆形,边界不清,体积较小,排列紧密,细胞核呈点状高反光。基底层细胞呈多边形,排列规整,边界清晰,偶见高反光细胞核。 结膜浅表细胞层:糖尿病组平均细胞密度为1522±193个/mm~2,对照组为1897±160个/mm,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结膜浅表细胞层数量减少。 中间细胞层:糖尿病组平均细胞密度为3097±284个/mm~2,对照组为2957±199个/mm~2,P=0.05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基底层细胞:糖尿病组平均细胞密度为4423±214个/mm~2,对照组为4415±220个/mm~2,P=0.90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膜杯状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反光较强,胞体内可见透亮颗粒,成团或散在分布于球结膜浅表层至基底层之间。糖尿病组细胞的平均密度为372±51个/mm~2,对照组424±24个/mm~2,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下降,并且与糖尿病病程负相关。 糖尿病球结膜微血流流速改变:以线流、线粒、粒流、粒缓流、粒摆流及停止作为流速半定量记录,以粒流和粒流以下速度为异常糖尿病组异常16例29眼(82.85%),;对照组异常2例4眼(20.0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球结膜微血管多见粒流、粒缓流、粒摆流以及停止为主的异常血流。 糖尿病组球结膜上皮浅层细胞密度与球结膜微血流改变之间的关系:糖尿病组球结膜微血流正常3例6眼,球结膜上皮浅层细胞密度1579±249个/mm~2;球结膜微血流异常16例29眼,球结膜上皮浅层细胞密度1511±182个/mm~2。P=0.4410.05,两组之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球结膜浅层上皮细胞密度改变与球结膜微血流改变无相关性。 糖尿病组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与球结膜微血流改变之间的关系:糖尿病组球结膜微血流正常4例7眼,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327±42个/mm~2;球结膜微血流异常16例28眼,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332±52个/mm~2。P=0.8460.05,两组之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改变与球结膜微血流改变无相关性。 糖尿病球结膜微血管形态改变:按血管管腔分为均匀及宽窄不一,后者为异常。糖尿病组中异常15例23眼(65.71%),对照组异常2例2眼(10.00%)。P=0.000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血管管腔多见宽窄不一。同时糖尿病组中微血管多见血管管腔闭塞。 微血流与微血管改变之间的关系:糖尿病组微血管正常微血流异常5例6眼(41.67%);微血管异常微血流异常15例23眼(100.00%)。P=0.001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中球结膜微血管正常时已有部分患眼微血流出现异常改变。球结膜微血管异常组较微血管正常组多见异常微血流,且糖尿病球结膜微血管异常时其微血流异常率为100%。 血糖控制良好组(糖化血红蛋白6.2%)微血流异常1例1眼(20.00%),;一般组(6.2~8.0%)微血流异常6例11眼(100.00%);不良组(8.0%)微血流异常9例17眼(89.47%)。血糖控制良好组与一般组比较,根据fisher精确概率P=0.003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一般组与不良组比较根据fisher精确概率P=0.520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一般组及不良组多以粒流及粒流以下异常微血流为主。 糖尿病组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异常微血流5例5眼(62.5%);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异常微血流15例24眼(88.89%),P=0.082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已有球结膜微血流改变,球结膜微血流改变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球结膜微血管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糖尿病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结膜微血管异常0眼(0.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结膜微血管异常15例23眼(85.18%)。根据fisher精确检验P=0.000.0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结膜微血管多为异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非增殖期,增值前期和增殖期与球结膜微血流改变之间的关系:非增殖期粒流及以下异常球结膜微血流8例9眼(90.00%);增殖前期异常7例7眼(77.77%);增殖期异常6例8眼(100.00%)。P=0.3430.05。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球结膜微血流异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分期间无明显差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与球结膜微血管改变之间的关系:非增殖期微血管异常8例8眼(80.00%);增殖前期微血管异常7例7眼(77.77%);增殖期微血管异常6例8眼(100.00%)。P=0.3690.05。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球结膜微血管异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分期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糖尿病患者球结膜浅表层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密度降低,其改变与球结膜微循环异常无相关性。糖尿病患者球结膜微血流及微血管多见异常改变,其改变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球结膜微血管出现异常改变,多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研究Ⅱ型糖尿病球结膜改变的有效工具,了解糖尿病眼表病变,尤其在糖尿病球结膜微血流及微血管改变中有重要价值。对诊断和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了解糖尿病微循环全身改变有一定指导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ulbar conjunctiva and conjunctival micro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鈪
本文编号:1882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8820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