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17 15:03

  本文选题:遗传性耳聋 + 致病基因 ; 参考:《遗传》2017年03期


【摘要】: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阐明遗传性耳聋的致病机理不仅能够在临床上辅助诊断,为遗传咨询及耳聋预防提供依据,而且能促进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耳聋的致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基因组研究技术不断创新,以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目标区域测序为代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近5年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区域测序在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研究及临床分子诊断中应用及研究进展,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临床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诊断水平的提升。
[Abstract]:Deafness is a common serious birth defect. Elucidating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hereditary deafness can not only assist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ovide basis for genetic counseling and prevention of deafness, but also promo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deafness. To develop new treatment methods. With the innovation of genome research technology,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total exon sequencing and target region sequenc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hereditary deafnes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total exon sequence and target region sequencing in the research of genetic deafness gene and 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is in recent 5 years were summarized.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diagnosis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iagnostic level of clinical deafness in China.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遗传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530031)资助~~
【分类号】:R76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四清,陈观明;遗传性耳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00年04期

2 冯永 ,贺楚峰 ,肖健云 ,赵素萍 ,余宏 ,梅凌云 ,夏昆,汤熙翔,谢鼎华;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14期

3 冯永,贺楚峰,肖健云,方俭生,赵素萍,田湘娥,梅凌云,夏昆,汤熙翔;一个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7期

4 王秋菊,杨伟炎,韩东一,沈岩;遗传性耳聋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综合系统的建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3年03期

5 王鹏,龚树生;连接蛋白基因与遗传性耳聋[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4年02期

6 贺定华,冯永;连接蛋白与遗传性耳聋[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年06期

7 徐延军,袁慧军;线粒体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年06期

8 李丽娜,李庆忠,武文明,王秋菊;遗传性耳聋与肌球蛋白[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9 曹新,邢光前,魏钦俊,陈智斌,朱义宝,潘梅,卜行宽;中国遗传性耳聋大家系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8期

10 丁跃明,马永芳,郭清华,赵松云;遗传性耳聋综合征3例报告[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朴;刘新;于飞;袁永一;朱庆文;王国建;李琦;韩冰;刘军;孙悍军;杨树芝;孙晴;陈静;徐延军;康东洋;张昕;袁慧军;杨伟炎;韩东一;;全国遗传性耳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2 冯永;夏昆;潘乾;梅凌云;贺楚峰;陈红胜;蒋璐;刘亚兰;门美超;陆小净;田湘娥;;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郝津生;张亚梅;戴朴;张杰;;基因诊断在遗传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戴朴;;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阻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5 袁慧军;;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及临床基因诊断新进展[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6 杨涛;吴皓;;中国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及其临床应用[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赵飞帆;赵亚丽;王大勇;韩冰;兰兰;李倩;张秋静;齐悦;张娇;王秋菊;;外显子测序技术鉴定隐性遗传性耳聋小家系致聋基因[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韩冰;;耳聋夫妇的生育风险预测与指导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金占国;程静;卢宇;龚维熙;袁慧军;韩东一;;遗传性耳聋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刘晓雯;郭玉芬;鲍晓林;李静;韩明鲲;赵翠;韩东一;王秋菊;;86个遗传性耳聋核心家系病因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德荣;上海试点遗传性耳聋基因免费检测[N];健康报;2013年

2 边国栋;报告中国首例特殊遗传性耳聋家族[N];北京日报;2007年

3 刘平安;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更快更准[N];健康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任意;基因检测:预防和避免遗传性耳聋发生的有效手段[N];经济日报;2009年

5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 王国建 王继荣 王佳斌 整理;遗传性耳聋有的能避免[N];健康报;2009年

6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王有国;浅释遗传性耳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昊魁;聆听幸福 筛查遗传性耳聋[N];光明日报;2013年

8 张群邋记者 杨丽佳;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研究获突破[N];健康报;2007年

9 郑润凡;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研发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记者 何德功;遗传性耳聋 基因被发现[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明昱;基于基因诊断的遗传性耳聋预防与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赵飞帆;隐性遗传性耳聋外显子测序技术基因鉴定及基因型与表型关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3 金占国;遗传性耳聋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应用及遗传性耳聋家系分子致聋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王秋菊;遗传性耳聋家系的收集、保存及基因定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5 李庆忠;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定位克隆与缝隙连接蛋白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6 白燕;线粒体遗传性耳聋核修饰因子的临床及分子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徐晓冰;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PDS,线粒体1555A>G的突变研究及一种检测新方法的建立[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洪波;PRPS1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致病基因筛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伟;2例2型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检测并文献复习[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洪阳;目标区域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在遗传性耳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王岳彤;广东湛江遗传性耳聋分子流行病因学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王海涛;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基因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鲍晓林;西北地区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吴伟锋;基于DHPLC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平台的建立和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7 聂宇航;吉林省遗传性耳聋家系库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延军;母系遗传性耳聋线粒体DNA突变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陈睿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大家系表型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申;遗传性耳聋生物芯片项目全面质量管理[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901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901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