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区视力不良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与视力保健行为关系
本文选题:视力 + 低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09期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主城区视力不良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与视力保健行为的相关性,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和"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对从重庆主城区抽取的1 392名四~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共检出视力不良学生632名,视力不良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总分为(39.32±10.91)分,高于视力正常学生的(32.56±8.58)分(t=-12.64,P0.01)。视力相关生存质量与视力保健行为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4对典型变量,第1,2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28,累计贡献率为92.91%;第1典型变量中,视力不良小学生的视力相关生存质量主要由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及视功能和身体功能决定,视力保健行为主要由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和持续用眼决定。结论视力不良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较低,应针对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和持续用眼进行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isual acuity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visual health care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with visual impairment in Chongqing,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thods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he visual acuity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OL) scale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questionnaire for assessing the behavior of visual health car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visual acuity of 1 392 students of grade 4 to 6 in Chongqing. Results A total of 632 students with poor vision were detected. The total score of visual acuity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students with poor vision was 39.32 卤10.91,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with normal vision (32.56 卤8.58).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isual acuity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visual health care behavior obtained 4 pairs of typical variabl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ypical variabl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50 and 0.28, respectively, 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was 92.91%. The quality of life related to vision of pupils with poor vision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physiologic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visu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function, and visual health care behavior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eye relaxation behavior, eye distance and reading environment. Read and write posture and continue to use the eye to determine.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related to visual acuity of pupils with poor vision is low. Th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directed at eye relaxation behavior, eye distance, reading environment selec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posture and continuous eye use.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基金】:卫生部行业基金科研专项项目(201202010)
【分类号】:R77;G62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江蓉;;采用不同标准评价学生视力不良状况科学性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2 郭国强;钟六珍;周如意;;深圳市891名小学生视力不良原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年05期
3 陈攀;;青少年视力不良比例高不可忽视彩电诱因[J];家用电器;2009年03期
4 甘冠;;影响视力的几种眼前段疾病[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9年05期
5 刘新霞;池景泉;韩艳萍;李艳霞;;大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年03期
6 郭欣;林晨曦;陶立元;;北京市2005年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7 高泽谨;;某高校大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4期
8 林小梅;罗妙虹;林元姑;;龙岩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年05期
9 白松青;;内蒙古师范大学新生视力不良构成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07期
10 张虹;王景利;;营口市201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汴生;何健;孙经;李岚;娄晓民;彭玉林;张德甫;;河南省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欣;;2000-2010年北京市学生人群视力不良状况动态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孔文琦;潘勇平;魏颖;高爱钰;石晓燕;焦翠萍;;综合措施预防学生视力不良知信行效果评价[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丹;青少年视力不良看电视是诱因[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通讯员 施水泉邋记者 俞连明;杭州近一半中小学生视力不良[N];杭州日报;2008年
3 孔悦;青少年视力不良比例高 不可忽视彩电诱因[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峰;青少年视力不良比例高 不科学使用彩电成诱因[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5 行健;彩电成为青少年视力不良诱因[N];国际商报;2009年
6 徐娟;“小眼镜”何时不扎堆[N];工人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白轶南;保护视力惟有预防[N];保健时报;2005年
8 记者 王庆国;爱护眼睛从习惯开始[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9 山澜;防近视带来的商机[N];中国工商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孟民;少年儿童近视眼为啥多了?[N];宝鸡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林;营口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郑文娟;2007和2012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用眼行为和视力不良流行情况比较[D];复旦大学;2014年
3 贾丽芳;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群体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4 马兴爱;太原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彭明欢;深圳市小学生视力情况与屈光参数的相关调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徐文燕;上海市中小学生近视眼危险因素评估及干预对策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7 窦义蓉;重庆市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及视力保健行为的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林丹丹;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与光照环境的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8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02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