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手术治疗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其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下鼻甲骨粘膜下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复查时指导患者填写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统计并评价手术的主观疗效。同时留取下鼻甲黏膜,采用苏木素-伊红(HE)、阿辛蓝-过碘酸-希夫(AB-PAS)、马松三色胶原(M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并统计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上皮细胞损伤程度、杯状细胞数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变化及IL-17阳性细胞数量,评价手术对鼻黏膜重塑的客观影响。结果:1、手术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结果25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的VAS评分分别为67.68±19.51、65.56±19.23、68.12±19.37、84.48±10.73,18.08±9.75、22.56±9.22、20.56±7.82、15.44±9.31,21.36±11.23、24.00±10.84、25.12±10.64、17.24±9.10与26.24±6.23、29.68±5.54、30.20±4.75、24.56±6.10,术前与术后3个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1)切片经HE染色后统计嗜酸性粒细胞个数,术前为(60.38±13.17)个/HP、术后3个月为(8.95±4.90)个/HP、术后6个月为(12.03±5.79)个/HP、术后12个月为(26.46±6.80)个/HP。四个阶段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上皮损伤程度,术前黏膜以2级损伤居多、术后3个月恢复至0级损伤居多,术后6个月时0级损伤减少,术后12个月时0级损伤进一步减少,四个阶段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PAS染色后统计杯状细胞个数,术前为(129.72±32.66)个/mm2、术后3个月为(57.64±21.08)个/mm2、术后6个月为(95.57±23.59)个/mm2、术后12个月为(115.31±30.84)个/mm2。四个阶段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T染色后统计基底膜厚度与黏膜内细胞外基质沉积面积百分比,术前分别为(12.58±4.18)μm、(54.54±15.70)%,术后3个月分别为(5.06±1.33)μm、(41.25±6.58)%,术后6个月分别为(6.80±1.90)μm、(43.24±7.22)%,术后12个月分别为(8.43±2.02)μm、(48.85±10.33)%,四个阶段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化染色后统计IL-17阳性染色细胞个数,术前为(71.22±13.50)个/HP、术后3个月为(14.15±6.30)个/HP、术后6个月为(23.84±7.84)个/HP、术后12个月为(32.78±8.77)个/HP。四个阶段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症状,短期疗效明显,虽长期疗效有所减退,但与术前相比仍有明显改善,手术可以做为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等解剖结构异常AR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2、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鼻黏膜的重塑,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黏膜重塑会再次加重。因此,手术后仍应避免接触变应原,以及联合给予相应的药物或免疫治疗等。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 手术治疗 疗效 黏膜重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65.9
【目录】:
- 提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临床研究12-27
- 1.资料与方法12-18
- 1.1 研究对象12-13
- 1.1.1 病例纳入标准12
- 1.1.2 病例排除标准12-13
- 1.1.3 知情同意13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13-14
- 1.2.1 主要仪器设备13
- 1.2.2 主要药品试剂13-14
- 1.3 手术及病理学染色方法14-18
- 1.3.1 病史及临床资料采集方法14
- 1.3.2 手术方法14-15
- 1.3.3 标本收集和保存方法15
- 1.3.4 病理染色步骤15-18
- 2.统计学方法18
- 3.结果18-27
- 3.1 手术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结果18-19
- 3.2 病理学观察结果19-27
- 3.2.1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9-20
- 3.2.2 上皮细胞损伤分级20-22
- 3.2.3 杯状细胞计数22-23
- 3.2.4 细胞外基质沉积23-25
- 3.2.5 IL-17阳性细胞计数25-27
- 讨论27-34
- 结论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41
- 综述41-50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50-51
- 致谢51-52
- 发表论文52-53
- 详细摘要53-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小莉,陈伟民,陈宝顺,史凤琴;微波辐射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谭成勋,张仁贤,朱向阳,刘玉涛,乔仁玲,包明全;射频治疗复发性变应性鼻炎68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16期
3 周斌,吕世静,陈向阳,何德,吕小华;变应性鼻炎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2种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6期
4 李宗仁;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J];甘肃科技;2000年05期
5 覃启书;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6期
6 蓝广萍,郭俊,李亚,王传永;复合抗原滴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王雅纯,王挥戈;常规剂量阿司米唑治疗变应性鼻炎心脏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与评价[J];华西药学杂志;2000年06期
8 肖少军,曾淑媛;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年04期
9 兰秀琴,石青彦,宋露萍;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86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岳新建,李志伟,吴立连,余英莉,阮桂英;特非拉丁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玲;;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2 方敏;陈隆晖;;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新玲;;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方敏;陈隆晖;;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赤如;;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疗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陶泽璋;许昱;孔勇刚;邓玉琴;;变应性鼻炎治疗失败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古庆家;邹胜琴;李德炳;何刚;;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仁忠;;以和利阳气为主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9 滕磊;忻耀杰;寻满湘;;燥红质与变应性鼻炎的证治关系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毋桂花;李莉;孟动玲;;玉屏止嚏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2 康琦;变应性鼻炎 工业化助长发病率治疗费用不断攀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陈小飞;变应性鼻炎如何防治?[N];健康时报;2008年
4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5 湖北 副主任医师 曾文;何为变应性鼻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苏楠 林江涛;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应同防同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于峰;变应性鼻炎怎么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益肺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本文关键词:手术治疗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6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