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白细胞升高突聋患者预后及发病机制探讨
本文关键词:血白细胞升高突聋患者预后及发病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耳科急症。由于突发性耳聋的致病原因还不明确,突聋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激素、扩管、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临床研究发现一部分突聋患者中存在白细胞升高的现象,并有研究证明抗生素可改善白细胞升高突聋患者的预后。由于对白细胞升高的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以激素为主传统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白细胞正常组与白细胞升高组疗效有无差异,研究抗生素的使用对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疗效的影响,并探讨白细胞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收集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血常规检查结果分为白细胞正常组与白细胞升高组,白细胞正常患者61例采用以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将白细胞升高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9例采用以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22例采用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纯音听阈结果,探讨三组疗效差异。结果:1.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年龄分布13-70岁,平均年龄38.06岁,其中男性患者60例(58.82%),女性患者42例(41.18%),男女患者比例为1.43:1。患者左耳发病58例(56.86%),右耳发病44例(43.14%)。发病前有感冒史患者14例(13.72%),情绪波动患者23例(22.54%),过度劳累患者17例(16.67%),无明显诱因患者48例(47.05%)。听力曲线类型以下降型居多,约31.37%,听力损失以重度听力下降为主,约29.41%。高血压患者有27例,糖尿病患者有16例,既往有对侧突发性耳聋病史患者3例,颈椎病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3例,伴耳鸣87例,伴眩晕64例。发病2周内接受治疗有93例,然而,发病2周后才接受治疗有9例。2.临床表现除了突发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随耳鸣、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闷胀感等不适。3.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62.5%,白细胞正常患者有效率为68.9%,而白细胞升高患者有效率为4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正常组痊愈率为37.7%,高于升高组的痊愈率(21.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白细胞升高患者采用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72.7%)高于单纯以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4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的痊愈率为27.3%,高于传统治疗的痊愈率(21.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传统治疗与联合治疗对白细胞升高患者白细胞计数均值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影响前后对比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均值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值经两组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经两组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组间差别有统计意义。结论:1.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左耳略多于右耳。2.白细胞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中,以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案可改善其预后,提示细菌感染可能为突发性耳聋的致病原因之一。3.白细胞水平可为临床用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为提高预后,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中,以激素为主的传统治疗联合抗生素值得尝试。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地塞米松 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4.437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2
- 1. 前言12-15
- 2. 资料与方法15-21
- 3. 结果21-23
- 4. 讨论23-27
- 5 本研究不足和展望27-29
- 6. 结论29
- 7. 参考文献29-37
- 附录37-40
- 1. 突发性耳聋患者辅助检查37-39
- 2. 个人简介39-40
- 致谢40-41
- 综述41-49
- 参考文献47-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黎;;白细胞计数假性升高2例[J];当代医学;2012年14期
2 金永康;不宜用耳垂血作白细胞计数[J];新医学;1975年10期
3 赵德恒;白细胞计数、吸烟和肺功能[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4年04期
4 吴振兴;光学显微镜白细胞计数质量控制[J];山东医药;1985年08期
5 宋应同,韦玉梅,李秀t9;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6 陈月生,彭四海;输液时采血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湖南医学;1995年05期
7 杨晓晖,刘素兰,霍亚平;黄疸影响白细胞计数探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蔡敏,王超,陈蓉,雷世伟;K—1000全血白细胞计数9例失败分析[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1年03期
9 李怀臣,黄琛,陈志刚,姜淑娟,王春亭,林殿杰;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3年07期
10 王喜栋,王翠霞,何建林,薛顺平,王长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早期白细胞计数特征[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春燕;李智;翁文浩;汪嘉;张蕾;;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范围复检规则的确立与验证[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高远;贾志梅;;白细胞计数在预测60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预后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3 卢荣和;;分析前阶段质量因素对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黄小琳;徐佰慧;李勉;林琳;邓欣如;董文丽;毕宇芳;宁光;;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明元;张辉;李丽;夏毓伟;曹维娟;方振羊;;测定血小板中微量白细胞计数不同方法的比较[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6 刘庆宪;宋永建;;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杜娟;申定国;毛玉山;汤晓萍;;老年男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脂异常与相关性分析[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伟;曹小爱;;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花茂方;李建伟;;高危女性宫颈涂片白细胞计数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建中;;一例儿童血液白细胞显著增高伴高热待查[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主任医师 王和平;哪些生理因素可影响白细胞计数[N];家庭医生报;2003年
2 何权瀛;谁改变了白细胞计数[N];健康报;2003年
3 李兵;缺血性心脑损伤 白细胞“作祟”[N];健康报;2004年
4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副主任技师 张晓宁;白细胞高就用抗生素 不对[N];健康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敏;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与脑梗死预后关系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刘春;白细胞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周启瑞;血白细胞升高突聋患者预后及发病机制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杨超;白细胞计数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5 岳增昌;脑卒中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孔宪春;留置导尿患者尿常规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与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黄刚;外周血白细胞及其亚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周顺刚;白细胞去除对内毒素血症犬凝血功能及肺损伤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吴丹;含中药制剂HHr的化疗方案治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异常的初诊AML的疗效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傅润甲;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的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血白细胞升高突聋患者预后及发病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9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