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g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Treg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鼻息肉(nasalpolyps,NP)是鼻黏膜的常见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临床上以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 NP)居多。发病率及复发率极高,多在成年人中发病,目前多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但手术只是针对症状的治疗而非病因的治疗。目前对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目的:本文通过对叉头转录因子p3(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p3,Foxp3)、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在鼻息肉组织及其周围黏膜组织及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中的表达,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揭示鼻息肉的发病机理,为其诊断、治疗、预防及其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实验分为鼻息肉组,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组,鼻息肉旁组织组和正常下鼻甲黏膜对照组。所有标本均来自保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住院和门诊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标本,20例鼻息肉标本来自鼻息肉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16~60岁;20例筛窦黏膜标本来自慢性鼻窦炎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14~66岁;15例鼻息肉旁组织标本来自鼻息肉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16~59岁;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标本来自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16~50岁。所有患者均无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和其他系统严重疾患。所有标本经4%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肥大细胞特殊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Foxp3、IL-4、TGF-β1的表达。所得数据均运用SPSS17.0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1.HE染色光镜下见鼻息肉组织、息肉周围组织、筛窦黏膜组织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下、腺体及小血管周围。而对照组少见。两两比较除鼻窦炎和息肉旁组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肥大细胞特殊染色鼻息肉组肥大细胞水平(14.31±4.89)个/HP,明显高于息肉旁组织组(5.56±1.50)个/HP、鼻窦炎组(6.01±2.25)个/HP、下鼻甲粘膜组(5.15±2.39)个/HP。四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鼻息肉外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织标本中IL-4的表达情况IL-4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率是90%,在息肉旁组织的阳性率是60%,在鼻窦黏膜组织的阳性率是65%,均明显高于下鼻甲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息肉旁组织及鼻窦黏膜组织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织标本中TGF-β1的表达情况TGF-β1阳性表达为胞浆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在慢性鼻窦炎筛窦粘膜组织及息肉周围组织中大量表达于间质中较多聚集的炎性细胞。在正常下鼻甲粘膜组织中少量表达,而在息肉组织中少见。四组比较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除息肉旁组织组和筛窦粘膜组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5.各组织标本中Foxp3的表达情况Foxp3阳性产物在正常下鼻甲中大量表达于粘膜下、腺体及血管周围。细胞核或细胞质着色。而在鼻息肉中少见,其余两组少量表达,四组比较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息肉旁组和慢性鼻窦炎组比较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鼻息肉组织、息肉周围组织及鼻窦炎粘膜组织中Foxp3的阳性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均呈负相关(r1=-0.768,p0.01;r2=-0.759,p0.01;r3=-0.721;p0.01)。结论:1.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是鼻息肉重要的病理学特点。2.肥大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出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机制的差异。3.IL-4主要作用于B细胞,诱导B细胞的生长和活化,产生Ig E,促进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组织水肿,促进的鼻息肉的产生。4.TGF-β1的下调导致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的功能紊乱,从而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发展。5.Foxp3的下调及CD4+CD25+Treg下降引起的抑制功能低下是引起鼻息肉发病的原因。
【关键词】: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4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叉头转录因子p3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65.25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英文缩写12-13
- 前言13-14
- 材料与方法14-18
- 结果18-21
- 附图21-30
- 附表30-32
- 讨论32-37
-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3
- 综述43-53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周敏妤,詹文龙;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测定及其意义[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6期
2 汪建,熊敏,何青莲,尤景敏,邓恒山;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预防鼻息肉形成及复发的可能机制(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4期
3 张淑君;张志华;岳卓立;;人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J];河北医学;2007年09期
4 佘翠萍;关桂梅;朱冬冬;董震;;鼻息肉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7期
5 蒋双庆;;人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8年12期
6 胡文良;李玲香;;鼻息肉综合治疗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7 高英;潘新良;王岩;刘平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年02期
8 何宁;梁建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鼻息肉[J];广西医学;2008年07期
9 王伟韬;;激素应用对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2期
10 田从哲;高永平;杜锦朵;檀艳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5在鼻息肉中表达[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松洁;;鼻息肉组织中凋亡与增殖相关蛋白的研究[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志海;蔡志毅;陶宝鸿;吕静瑶;;水通道蛋白-5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刘火旺;贺广湘;陈玉;吴雄辉;;β-防御素在复发性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李志海;蔡志毅;陶宝鸿;吕静瑶;;水通道蛋白-5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5 付清玲;孙悦奇;夏文彤;孙淑娟;罗庆;刘文龙;李祖望;李华斌;史剑波;;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鼻息肉易致假阳性[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玉林;陈朝辉;夏小平;Coste ANDRE;;微型切削器获取鼻息肉组织在呼吸上皮细胞培养中的意义[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岩;李延忠;张庆慧;;一氧化氮及P物质在鼻息肉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张玉莉;李学昌;;中药对鼻息肉组织及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影响(摘要)[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高海燕;李玲香;彭诗东;;肿瘤坏死因子-α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10 林庆海;王挥戈;;STAT3在鼻息肉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万玉柱;Tfh细胞及其相关因子Bcl-6和IL-21在CRSwNP病人鼻息肉中的表达和意义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鑫;鼻息肉组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D];吉林大学;2005年
3 付志婕;经典型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杨琳红;人鼻粘膜上皮细胞HIF-1α,,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5 程万民;鼻息肉组织Th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相关转录因子表达[D];复旦大学;2007年
6 于学民;头颈恶性肿瘤和鼻息肉中标志物的检测及hNESPCs生长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张鲁平;鼻息肉患者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D];复旦大学;2009年
8 史丽丽;慢性鼻—鼻窦炎组织重塑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曹平平;不同类型CRS的免疫病理学特性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东杰;白细胞介素17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欢;HDAC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在激素治疗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薛军芳;白介素-33、白介素-37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秦冰;CRSwNP患者中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失衡及其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路然;Treg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D];承德医学院;2015年
6 林歆胜;树突状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7 李惠芹;鼻息肉病因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宋道亮;不同年份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分布的观察与比较[D];青岛大学;2011年
9 赵轶;白介素-6、23、17在鼻息肉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刘佳;鼻息肉组织中XIA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Treg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2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