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割治鼻丘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及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13:02

  本文关键词:割治鼻丘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及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地:评价割治鼻丘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为其临床运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于双侧鼻丘行“井”字型割痕,双侧下鼻甲上、中、下缘行3条平行割痕,均深至骨膜并局部行松解、剥离,仅治疗一次;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积分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hinocou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中文版自测版本)积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鼻内镜检查作为第二疗效评价指标,并记录治疗期间的合并用药情况、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及4周不同时间点随访受试者,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取8例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4周时下鼻甲鼻黏膜组织各一块,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以下内容:1)鼻黏膜组织的组织形态及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为主的炎症病变情况;2)肥大细胞浸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并计算肥大细胞活化分数。3) SP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IOD)的测定情况。初步探讨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能存在的“神经-免疫-靶部位”通路机制。结果: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 VAS量表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分别相比,VAS总分、VAS量表各单项症状评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4周相比,VAS总分,鼻痒、清涕单项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喷嚏、鼻塞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2) RQLQ闯卷调查表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4周分别相比,RQLQ量表积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 鼻内镜检查结果:下鼻甲肿胀情况在治疗结束后1周及4周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结束后1周与4周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治疗期间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5) 合并用药情况:无。2.机制的初步探讨(1) HE染色结果:治疗后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变程度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2) SP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测定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肥大细胞情况:治疗前后肥大细胞浸润数量、脱颗粒情况及活化百分数经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治疗前后SP积分光密度值变化与肥大细胞活化分数变化经线性回归分析,存在线性回归关系(F=34.334, P0.05)。结论:(1) 割治鼻丘及下鼻甲有助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相关的生活质量及下鼻甲的肿胀情况。该外治法疗效比较稳定,且下鼻甲肿胀呈现进行性的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2) 鼻腔割治可能通过对神经源性炎症的抑制进而下调免疫性炎症从而到达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改善。
【关键词】:割治 变应性鼻炎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P物质 肥大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65.21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部分 割治鼻丘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10-47
  • 引言10-17
  • 研究内容17-45
  • 1 研究方案17
  • 2 研究对象17-20
  • 2.1 研究对象来源17
  •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17-20
  • 3 主要研究材料与药物20-22
  • 4 干预方案及评价指标22-25
  • 4.1 干预方案22
  • 4.2 合并用药情况22-23
  • 4.3 一般观察指标23
  • 4.4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23
  • 4.5 次要疗效指标23-24
  • 4.6 安全性评价24-25
  • 5 技术路线25
  • 6 统计方法25-26
  • 7 结果26-34
  • 7.1 随访情况26
  • 7.2 研究结果26-32
  • 7.3 不良反应事件32-33
  • 7.4 合并用药的情况33-34
  • 8 讨论34-45
  • 8.1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34-35
  • 8.2 割治法的临床应用35-36
  • 8.3 导师对鼻腔割治理论的构想36-38
  • 8.4 外治法临床研究的不足及本次研究的改进38-39
  • 8.5 病例纳入依据39
  • 8.6 治疗措施频次设定依据39-40
  • 8.7 疗效评价指标选取依据40-41
  • 8.8 本次研究结果41-42
  • 8.9 鼻腔割治的安全性42-43
  • 8.10 鼻腔割治的临床适用范围43-45
  • 结论45-46
  • 问题与展望46-47
  • 第二部分 割治鼻丘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47-78
  • 引言47-52
  • 研究内容52-76
  • 1 实验材料52-55
  • 1.1 研究对象及标本的采集52
  • 1.2 主要仪器52
  • 1.3 主要试剂52-55
  • 2 实验方法55-60
  • 2.1 苏木素—伊红(HE)染色55-56
  •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6-58
  • 2.3 甲苯胺蓝染色58-60
  • 3 技术路线60
  • 4 统计方法60-61
  • 5 结果61-67
  • 5.1 治疗前后光镜下鼻黏膜组织学的观察61-62
  • 5.2 治疗前后鼻黏膜组织中SP阳性神经纤维表达情况62-63
  • 5.3 治疗前后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浸润及其活性的观察63-65
  • 5.4 治疗前后鼻黏膜组织中SP阳性纤维表达水平变化与肥大细胞活化分数变化的关系65-67
  • 6 讨论67-76
  • 6.1 鼻腔割治部位的神经支配67-68
  • 6.2 鼻腔割治对神经肽的调节68-71
  • 6.3 鼻腔割治对肥大细胞的调节71-72
  • 6.4 鼻腔割治可能存在的“神经-免疫-靶部位”通路72-76
  • 结论76-77
  • 问题与展望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6
  • 综述86-98
  • 参考文献95-98
  • 附表198-99
  • 附表299-102
  • 附表3102-103
  • 发表论文情况103-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小莉,陈伟民,陈宝顺,史凤琴;微波辐射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谭成勋,张仁贤,朱向阳,刘玉涛,乔仁玲,包明全;射频治疗复发性变应性鼻炎68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16期

3 周斌,吕世静,陈向阳,何德,吕小华;变应性鼻炎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2种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6期

4 李宗仁;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J];甘肃科技;2000年05期

5 覃启书;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6期

6 蓝广萍,郭俊,李亚,王传永;复合抗原滴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王雅纯,王挥戈;常规剂量阿司米唑治疗变应性鼻炎心脏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与评价[J];华西药学杂志;2000年06期

8 肖少军,曾淑媛;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年04期

9 兰秀琴,石青彦,宋露萍;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86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岳新建,李志伟,吴立连,余英莉,阮桂英;特非拉丁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玲;;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2 方敏;陈隆晖;;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新玲;;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方敏;陈隆晖;;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赤如;;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疗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陶泽璋;许昱;孔勇刚;邓玉琴;;变应性鼻炎治疗失败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古庆家;邹胜琴;李德炳;何刚;;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仁忠;;以和利阳气为主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9 滕磊;忻耀杰;寻满湘;;燥红质与变应性鼻炎的证治关系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毋桂花;李莉;孟动玲;;玉屏止嚏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2 康琦;变应性鼻炎 工业化助长发病率治疗费用不断攀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陈小飞;变应性鼻炎如何防治?[N];健康时报;2008年

4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5 湖北 副主任医师 曾文;何为变应性鼻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苏楠 林江涛;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应同防同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于峰;变应性鼻炎怎么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益肺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本文关键词:割治鼻丘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及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51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