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其形态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两者对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4月开始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共20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6周的随访。本研究中的2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3例(53眼),女性47例(47眼),平均年龄66.7±5.6岁,所有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第二组100例,其中男性55例(55眼),女性45例(45眼),平均年龄68.1±4.7岁,这些患者将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经手术后术后1周及6周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及术后6周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两组间患者视力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术前数据相比,超声乳化术组手法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组患者术后1周中央角膜厚度较术前增加。而在术后第6周,超声乳化组患者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较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周两组间对比C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小切口组患者CCT变化较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前内皮细胞密度2553.25±46.60个/mm2,术后1周2341.35±58.59个/mm2,术后6周2334.95±57.76个/mm2,术后1周、术后6周与术前对比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患者术前内皮细胞密度为2561.00±46.80个/mm2,术后1周2345.15±73.79个/mm2,术后6周为2339.25±51.56个/mm2,术后1周、术后6周与术前对比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6周ECD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各时期,两组患者间内皮细胞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内皮细胞密度减少211.90±61.30个/mm2,术后6周较术前减少214.65±65.43个/mm2。小切口组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ECD减少215.85±77.76个/mm2,术后6周较术前减少221.05±85.74个/mm2。两组间术后1周、术后6周间细胞丢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件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间对比,各时期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乳化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无显著差异。2,两种手术方式对CECs功能和形态学方面影响无显著差异。3,而术前详细的检查,术中精细、熟练的操作以及术后精心的观察治疗,是减少白内障患者CECs丢失的关键。
【关键词】: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9.66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4
- 材料和方法14-18
- 1 研究对象14-15
- 2 方法15-17
- 3 统计学分析17-18
- 结果18-24
- 讨论24-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3
- 附录43-44
- 个人简历44-45
- 致谢45-46
- 综述46-61
- 参考文献56-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铭;庞郁兰;;白内障摘除术与局限性脉络膜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99年06期
2 李一壮,刘爱萍,陈晖,姚长秀;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12期
3 陶新莉,裴新平,魏萍,陶玲;基层医院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0年无感染剖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4 陈敏;点状麻醉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王占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62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4期
6 刘畅,张瑞君,傅永艳,张晓菲;白内障摘除术后继发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形成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5期
7 李钟实;冯瑞芳;赵凤蕾;张海玲;李复银;;斜向切核及捆绑式娩核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06年07期
8 王剑峰;王爱莲;杨洪霞;李韵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7年06期
9 邱立新;;高龄35例白内障摘除术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32期
10 周海兵;龚启荣;;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20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素虹;钟琳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2 黄文勇;;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A];第十二届广东省视光学学术会议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9年
3 姜剑;毕宏生;王兴荣;张建华;温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不同方式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吴昌凡;郎平;梅立新;蔡瑞玲;黄宝玲;;固定式手法劈核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运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赵江月;王庆强;姜正美;马立威;张劲松;;不同方式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组织学改变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俊杰;;基层医院开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赵江月;王庆强;姜正美;马立威;张劲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射流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组织学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付生;刘其生;郭年波;唐鹏钧;伍红卫;;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分析[A];江西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眼科、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宁;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冰;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秋丽;水冲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4 张磊;手法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7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