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正常青年志愿者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不同体位诱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8 13:58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的稳定记录方法。方法对30名正常青年志愿者分别采用仰卧抬头和坐位转颈两种不同体位,进行气导短纯音刺激诱发的cVEMP检测,记录和对比两种体位下的引出率和参数特征。结果两种体位c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P13、N23波的潜伏期及P1-N1的波间期,耳间振幅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耳均在100 dB声刺激下,仰卧抬头和坐位转颈两种体位的P1和N1波潜伏期及P1-N1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体位下,100 dB nHL 声刺激所引起的P13-N23波振幅比均显著高于90 dB nHL,同耳P1-N1波振幅比在仰卧抬头位高于坐位转颈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位下P1-1的耳间差比无明显差异,P1-N1振幅不对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坐位转颈位的振幅不对称率显著高于仰卧抬头位。结论仰卧抬头和坐位转颈两种体位均是cVEMP测试适合的检测体位,仰卧抬头位可获得更高振幅,易于分辨。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测试设备及方法。
1.3 体位设置。
1.4 记录结果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引出率比较。
2.2 同一强度声刺激下不同体位比较。
2.3 不同强度声刺激下不同体位P1-N1波振幅比较。
2.4 不同体位P1-N1波的双侧振幅比和振幅不对称度比较。
3 讨论
本文编号:374510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测试设备及方法。
1.3 体位设置。
1.4 记录结果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引出率比较。
2.2 同一强度声刺激下不同体位比较。
2.3 不同强度声刺激下不同体位P1-N1波振幅比较。
2.4 不同体位P1-N1波的双侧振幅比和振幅不对称度比较。
3 讨论
本文编号:3745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7451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