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数字助听器中语音增强及响度补偿算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2:01

  本文关键词:数字助听器中语音增强及响度补偿算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助听器 麦克风阵列 语音活动检测 响度补偿 宽动态压缩


【摘要】:由于回响、混响等多种噪声源的存在,使得数字助听器的性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抑制噪声,提高语音清晰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助听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并且重点对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算法和多通道响度补偿算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和优化。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了语音信号的基本理论,包括语音的发声原理,语音信号的数学模型,常用的语音信号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对语音增强、响度补偿、声源定位和回声消除等数字助听器的关键算法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它们在数字助听器中的应用。(2)对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广义旁瓣抵消器(GSC)算法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法会造成语音泄漏和残留噪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GSC结构的方法,使用语音活动检测(VAD)将固定波束形成器生成的语音分成语音帧和噪声帧,对语音帧进行增强,对噪声帧进行衰减,同时保护共振峰,最后将语音信号输入GSC的其他模块进行后续处理。(3)深入研究了响度补偿算法。常用的响度补偿方法使用了压缩放大技术,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使高频部分的强度在压缩放大的过程中变得过大,从而影响响度补偿的效果。本文提出在响度补偿算法中使用宽动态压缩技术,使高频部分映射到听损患者的听觉范围内,同时使用小波去噪技术更大程度上消除噪声,这样可以使患者更好的识别说话人语音。
【关键词】:数字助听器 麦克风阵列 语音活动检测 响度补偿 宽动态压缩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4.5;TN912.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助听器发展历史9-10
  • 1.3 数字助听器工作原理10-12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2-14
  • 第二章 语音信号基本理论14-25
  • 2.1 语音的发声机理及其特性14-16
  • 2.1.1 语音的发声机理14-15
  • 2.1.2 语音的基本要素15-16
  • 2.1.3 语音的基本特征16
  • 2.2 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学模型16-20
  • 2.2.1 激励模型17-19
  • 2.2.2 声道模型19-20
  • 2.2.3 辐射模型20
  • 2.3 语音信号常用的分析方法20-24
  • 2.3.1 时域分析20-22
  • 2.3.2 频域分析22-23
  • 2.3.3 倒谱分析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数字助听器中关键技术25-36
  • 3.1 声源定位25-26
  • 3.2 语音增强26-32
  • 3.2.1 常见单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26-32
  • 3.2.2 单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性能分析32
  • 3.3 响度补偿32-34
  • 3.4 回声消除34-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基于GSC结构的改进的语音增强算法36-56
  • 4.1 麦克风阵列信号36-41
  • 4.1.1 阵列拓扑结构36-37
  • 4.1.2 声场模型37-39
  • 4.1.3 阵列信号方向图39-41
  • 4.2 固定波束形成算法41-45
  • 4.2.1 波束形成基本理论41-43
  • 4.2.2 延迟-求和波束形成算法43-45
  • 4.3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45-49
  • 4.3.1 广义旁瓣抵消器(GSC)结构的波束形成算法45-48
  • 4.3.2 Hoshuyama提出的GSC结构的波束形成算法48-49
  • 4.4 对GSC结构语音泄漏的仿真分析49-52
  • 4.5 改进的语音增强算法52-55
  • 4.5.1 算法改进原理52
  • 4.5.2 语音调整处理52-53
  • 4.5.3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53-55
  • 4.6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基于宽动态压缩的响度补偿算法56-64
  • 5.1 多频段非等带宽响度补偿原理56-58
  • 5.2 宽动态压缩方法58-59
  • 5.3 基于QMFB的多通道子带滤波器组设计59-60
  • 5.4 系统结构框图60-61
  • 5.5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61-63
  • 5.6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6.1 工作总结64
  • 6.2 研究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波,于水源;语音增强的双话筒采集方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崔秀美;;基于子空间语音增强方法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年03期

3 王泽,朱贻盛,王自明,张红煊;基于ICA的重叠语音基频提取和语音增强[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4期

4 李盛;王健琪;荆西京;刘天;;强噪声条件下基于小波包能量的语音增强新算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5 陈又圣;宫琴;;基于双TP型麦克风的电子耳蜗前端指向性语音增强系统的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2010年09期

6 薛慧君;李盛;路国华;张杨;焦腾;王健琪;荆西京;;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小波包非接触语音增强方法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3年02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俞蒙槐;胡上序;付强;;语音增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综述[A];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王建波;林本浩;田春明;刘睿;;语音增强及其相关技术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徐舒;孙洪;;基于融合迭代的语音增强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牛刚;任新智;吴国庆;;谐波能量汇集度在语音增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5 国雁萌;;一种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语音增强方法[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江峰;李晓东;;适用于抑制非平稳背景噪声的语音增强算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7 阎兆立;杜利民;;维纳后滤波语音增强算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刘淑华;胡强;覃团发;万海斌;;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魏臻;张景达;陆阳;;嵌入式系统中语音增强改进算法的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杨威明;;基于阈值的小波变换语音增强方法[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世峰;变换域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尹伟;基于模型的语音增强方法及质量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海艳;基于统计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瑜;语音增强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姚峰英;语音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6 夏丙寅;面向移动通信的单通道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7 徐勇;基于深层神经网络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陶智;低信噪比环境下语音增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王娜;基于小波变换与约束方差噪声谱估计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赵彦平;基于稀疏表示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佩霖;双通道语音增强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成斌;针对于家居环境的语音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魏有权;基于噪声估计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胡勇;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曹后斌;有色背景噪声环境下语音增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马小惠;阵列语音增强在车载环境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达;无线声学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高珍珍;基于梅尔频谱域HMM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宋环宇;全数字助听器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王永杰;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2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642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