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D5、eIF4E、iNOS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PDCD5、eIF4E、iNOS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鳞状细胞癌 内翻性乳头状瘤 程序性死亡因子5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化
【摘要】:背景和目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NSCC)是头颈部继鼻咽癌、喉癌之后的第三大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且与周围组织器官临近,晚期并发症多、破坏性大,故一直被科研人员视为重点研究对象。NSCC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长期炎症刺激、良性肿瘤恶变、免疫功能低下及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因素有关,但是至今尚不清楚。为了提高NSCC的诊断和治愈率就必须要弄清楚其发病机制。程序性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基因,它可以促进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 IF4E)是m RNA翻译阶段最有效的限速调节因子。正常情况下,e IF4E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需m RNA的翻译,但当其表达过量时可促进各种编码癌蛋白和促癌因子的m RNA表达增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 NOS)主要通过诱导刺激NO合成而发挥生理及病理作用。病理状态下i NOS会受到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而激活,激活后上调i NOS的活性引起NO合成迅速增加,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DCD5、e IF4E及i NOS蛋白在NSCC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他们在NSCC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NSCC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取2011~2014年间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手术切除、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存档蜡块,其中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NSCC)病例5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病例28例,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15例,分为NSCC组、SINP组及对照组,通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CD5、e IF4E及i N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PDCD5在三组中均有阳性表达,其中在对照组表达率最高,在NSCC组表达率最低,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PDCD5与鳞癌的发生有关;在比较NSCC各临床指表之间的表达差异时可见PDCD5的表达与年龄和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组织分级和肿瘤分期有关,病理分级越高,表达越高,临床分期越高,表达越低。2.e IF4E在三组中均有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中表达率最低,在NSCC组阳性表达率最高,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e IF4E在NSCC不同临床指证之间的表达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化程度越低e IF4E的表达越强,肿瘤分期越高e IF4E的表达越强,而与年龄无关。3.i NOS在对照组中的表达率极低,在SNIP组及NSCC组表达较高,其中在NSCC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SNIP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 NOS在NSCC不同临床指标之间的表达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病例分级越低i NOS表达越高,临床分期越高i NOS的表达越高,而与年龄无关。4.通过Spearman’s相关性检验,PDCD5与e IF4E在N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PDCD5与i NOS在NSCC中的表达也呈负相关(P0.05);e IF4E与i NOS在N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1.PDCD5的抑制可能促进NSCC的发生,e IF4E及i NOS的高表达可能促进NSCC的发生。2.PDCD5的抑制可能促进NSCC的发展,e IF4E及i NOS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发展及转移。3.e IF4E及i NOS在NSCC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二者可以相互影响促进肿瘤的发展。4.PDCD5与另外两种因子在NSCC的发生过程中起拮抗作用。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 内翻性乳头状瘤 程序性死亡因子5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化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6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中英文缩略词11-12
- 前言12-15
- 材料和方法15-20
- 结果20-26
- 附图26-28
- 讨论28-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8
- 综述部分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PDCD5、e IF4E、i NOS相关研究进展38-57
- 参考文献53-57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微;袁涛;全冠民;高国栋;;鼻腔恶性肿瘤CT与MRI诊断要点[J];放射学实践;2013年08期
2 郭妮娜;刘竞;;PDCD5基因促进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2年01期
3 王小婷;时光刚;刘亦青;纪宏志;何明强;李建峰;王海波;;鼻腔鼻窦肿瘤临床特征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的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23期
4 冉骞;陈雷;王荣光;王洪田;;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内镜外科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06期
5 白伟良;高鑫;谭海燕;曹志伟;王振海;;鼻内窥镜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1年08期
6 谢敏;常艳;牛继红;张瑶;李金兰;吴红平;李琳芳;黄晓军;阮国瑞;;携带pdcd5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与VP-16杀伤K562细胞的协同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年06期
7 田君才;杜国亮;张桂霞;;人工免疫组化判定结果与灰度值相关性[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8 刘汝洋;杜志华;高国芬;;iNOS与肿瘤的关系[J];中外医疗;2009年30期
9 周全;刘红刚;万鸿飞;;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年09期
10 高春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9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海英;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及眼眶显微解剖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观远;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延边大学;2013年
2 冯明波;iNOS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与VEGF的相关性[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0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65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