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ICL手术对高度近视眼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5:23

  本文关键词:ICL手术对高度近视眼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ICL 高度近视 调节 集合 双眼视 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高度近视眼行ICL(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的变化以及双眼视异常类型的变化,为手术度数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例准备进行ICL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年龄20-35岁(中位数28岁),球镜-10.00D--20.00D(中位数-16.25D),柱镜0-5.00D(中位数-3.75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月、3月、6月进行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包括DLP(Distant lateral phoria,远距离水平隐斜)、NLP(Near lateral phoria,近距离水平隐斜)、DPFV(Distant positive fusion vergence,远距离正融像性集合)、DNFV(Distant negative fusion vergence,远距离负融像性集合)、NPFV(Near positive fusion vergence,近距正融像性集合)、NNFV(Near negative fusion vergence,近距负融像性集合)、AC/A(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F(Accommodation of facility,调节灵活度)、BCC(Binocular Cross-cylinder,交叉柱镜法测量调节反应)、NRA/PRA(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正负相对调节)、AMP(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调节幅度),所有检查均在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和瞳孔恢复综合验光仪主观验光后最佳矫正视力下进行,视标采用最佳矫正视力的上一行或单个视标。分析术前、术后1月、3月、6月的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类型,并将不同时期的各项调节、集合参数行统计学比较。于手术后3月、6月进行UBM(Ultrasound biomicroscopy,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人工晶体襻与睫状体、悬韧带的位置关系。结果:30例患者中术前存在间断性单眼抑制的有18例,间断性复视的有4例,即共有22例(73.33%)没有稳定的双眼单视,术后无一例患者存在抑制或复视,30例(100%)患者术后均获得了稳定的双眼单视功能;术前调节异常8例(26.67%),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22例(73.33%),术后调节异常29例(96.67%),仅1例(3.33%)存在集合不足型外隐斜。术前、术后1月、3月、6月相比较,DLP、DPFV、DNFV、NPFV、NNFV、BCC、N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LP(F=6.395,P㩳0.05)、PRA(F=5.066,P㩳0.05)、AMP(右眼F=20.116,P㩳0.05、左眼F=20.723,P㩳0.05)术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A(F=3.982,P㩳0.05)、AF(右眼F=3.338,P㩳0.05、左眼F=4.055,P㩳0.05)、双眼F=4.722,P㩳0.05)术后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例患者术后AMP均降低(100%),其中术前AMP超过最大调节幅度的2例患者术后AMP也显著降低,比同龄人最小调节幅度低2-2.5D;所有患者UBM显示人工晶体襻的位置贴近睫状体、悬韧带。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ICL手术在使高度近视患者屈光状态恢复正视的同时,其双眼单视功能得到绝大部分改善。但是AMP在术前偏低的情况下进一步明显降低,导致视近困难。分析可能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贴近睫状体、悬韧带有关,故为解决术后视近问题,手术设计可预留一定近视度数。
【关键词】:ICL 高度近视 调节 集合 双眼视 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9.6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英文摘要5-7
  • 中文摘要7-9
  • 前言9-11
  • 材料和方法11-16
  • 1 一般材料11-12
  • 2 主要仪器设备12
  • 3 检查项目和方法12-15
  • 4 统计学处理15-16
  • 结果16-24
  • 讨论24-31
  • 参考文献31-35
  • 文献综述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研究进展35-45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达周;;双眼平衡[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1年09期

2 甘晓玲;;被忽视的双眼视觉功能[J];父母必读;2003年09期

3 李晓清,大出尚郎,北和典,真岛行彦,小口芳久;正常人双眼视觉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年01期

4 梅颖,吕帆,袁援生;注视侈开分析在双眼视觉功能异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J];眼视光学杂志;2004年01期

5 林培任;;渐变焦镜的成像品质与双眼视觉的关系[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年01期

6 于春红;殷小龙;;双眼视觉功能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05期

7 吕帆;;重视功能性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研究[J];眼科;2006年05期

8 张洪生;;融合与抑制 视觉与光学概念新解(三)[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7年03期

9 王玲;王淮庆;;儿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研究现状与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3期

10 钱学翰;;双眼运动的旋转协调[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文珲;;双眼视觉常用检查[A];第十二届广东省视光学学术会议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9年

2 荆其诚;;双眼视觉的心理物理学[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张际平;;从二例隐斜病例处置结果谈视疲劳诊疗中要注意双眼视觉功能异常[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8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宇光;张馨元;刘技辉;汤鹏;刘薇;关楠思;;不同视力状态下单、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特征的研究[A];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静进;张小庄;森永良子;;儿童青少年双眼跳跃功能的发展特性[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王天珍;;双眼视觉的视动反馈模型[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陈炜;孙建良;黄兵;周一龙;沈卫锋;;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眼视觉丧失1例[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全晓杰;于刚;吴倩;曹文红;樊云葳;刘雯;张茹;;斜视患儿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公捷;“斗鸡眼”不会慢慢好[N];保健时报;2004年

2 ;儿童视觉发育“阶梯”[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芳;双眼视形成中双眼刺激模式依赖的皮层整合和可塑性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丽娟;高校学生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状况的调查和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唐颖;ICL手术对高度近视眼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影响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楚瑞雪;神经生长因子对猫双眼融合功能影响的探讨[D];青岛大学;2011年

4 张晖;不同类型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临床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5 刘育榕;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变化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6 俞颂平;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宋友军;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璐;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觉及对比敏感度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王丽娜;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眼动过程的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林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突生长抑制因子A在猫双眼视觉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54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654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