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患者并发后发性白内障血液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水平分析
本文关键词:白内障术后患者并发后发性白内障血液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水平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氧化性应激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患者并发后发性白内障血液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34例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并发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白内障术后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患者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血浆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并分析PDGF-A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沉、血浆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MDA、LPO和NO较对照组高,SOD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PDGF-A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高(P0.01),且PDGF-A阳性表达率高龄组较低龄组高(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有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PDGF在后发性白内障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安康市中心医院眼科;安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氧化性应激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基金】:陕西省科技厅计划项目(QS061-C33-21)
【分类号】:R779.6
【正文快照】: 白内障是眼部晶状体长期代谢紊乱引起蛋白质变性并最终导致晶状体混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恶性眼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等特点[1]。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术式[2]。但白内障术中保留的部分晶状体前囊膜和完整的后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星,李绍珍;评价后发性白内障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9年02期
2 毕燕龙,李锦文;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防治机理及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0年05期
3 高丽芬;后发性白内障[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年01期
4 陈陆霞;后发性白内障的评价方法[J];临床眼科杂志;2004年01期
5 贺玲,郑晓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J];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6 刘麟娟;袁红;王明举;;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行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04期
7 姜良柱;吴明星;;后发性白内障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06期
8 马立威;张劲松;许军;张娇;赵平;;后发性白内障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建立与评价(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5期
9 赖晓宁;李瑞庄;;药物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1期
10 赵剑峰;袁援生;;后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进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玉洁;李林;徐春丽;谢铃;张振华;杨永利;孙秋萍;;糖尿病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A];第十四届西北五省眼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敏超;刘斐;杨晓然;邵东平;李远标;黄艳君;;前囊抛光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陈彬川;李萍;于兰;秦萍;;5-氟尿嘧啶联合肝素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闵宗英;;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疗效分析[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秦南;;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的YAG激光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彬川;于兰;帖红艳;秦萍;;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综合预防方法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曹奎;刘华;董万江;胡绍柱;;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宁宁 李水根;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机理探明[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立威;后发性白内障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2 王哲文;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孙洁;反义c-myc基因转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4 石磊;全反式维甲酸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孙传宾;表面自组装TGF-β_2抗体多层膜的新型人工晶状体研制及其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文;兔后发性白内障房水中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的含量[D];武汉大学;2005年
2 韦晓丹;后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刘宝海;γ干扰素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4 张晓霞;全反式维甲酸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D];兰州大学;2010年
5 王建民;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谢可;术中应用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付书华;双氯芬酸钠表面修饰人工晶体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8 李萍;5-氟尿嘧啶联合肝素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王溪;术中应用5-Fu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10 任孝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中的变化[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2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67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