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P6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P6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1研究背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是一组多病因导致、多步骤发生、具有高度异质性的鼻粘膜病变,临床特征多表现为高度水肿的鼻腔粘膜垂出于中鼻道,形成单发或者多发的息肉,伴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研究显示,改变的固有免疫和获得免疫、组织重塑、异常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都有可能对鼻息肉发展产生影响,但其明确的发病机制尚不得而知心。自噬是指细胞在应激状况下,通过清除细胞内的代谢废物、更新细胞结构来维持蛋白质平衡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方式。目前认为,Beclin1及P62是两种比较重要的自噬标志基因,但自噬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少有报道。2目的本研究通过从蛋白质及mRNA水平上分别检测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及P6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自噬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3方法标本取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其中包括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4-71岁,平均47.1岁)作为实验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下鼻甲粘膜组织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54岁,平均35.2岁),作为对照组。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昆明指南。所有患者术前1月内均未接受抗菌素、全身及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排除肿瘤、免疫缺陷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对照组鼻中隔偏曲的患者经皮肤点刺实验排除过敏性鼻炎,经鼻窦CT检查排除鼻窦占位病变。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Lund-Mackay评分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本研究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表示理解并同意。实验首先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来观察鼻息肉组织的一般形态结构并用如下方法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高倍镜下随机选取连续的5个视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及比例,取平均值,如比例大于10%则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不足则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nECRSwN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Beclin1及P62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的蛋白表达强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两组中Beclin1、P62及LC3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结果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P6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Beclin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13.36,P0.01);P62的表达较对照组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12.99,P0.01)。但两者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无明显关联(P值均大于0.05)。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P62在mRNA水平的表达:Beclin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6±0.17,低于对照组的1.1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P0.01);P6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19±0.44,高于对照组1.05±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16,P0.01);LC3B在鼻息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6±0.11,低于对照组的0.9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P0.01)。5结论鼻息肉较正常下鼻甲粘膜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明显降低,P62表达明显增高,提示鼻息肉组织自噬水平降低,这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关。
【关键词】:自噬 Beclin1 P62 鼻息肉 炎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5.25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符号说明12-14
- 前言14-19
- 材料与方法19-29
- 结果29-30
- 讨论30-38
- 结论38-39
- 附表及附图39-43
- 参考文献43-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49-5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周敏妤,詹文龙;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测定及其意义[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6期
2 汪建,熊敏,何青莲,尤景敏,邓恒山;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预防鼻息肉形成及复发的可能机制(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4期
3 张淑君;张志华;岳卓立;;人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J];河北医学;2007年09期
4 佘翠萍;关桂梅;朱冬冬;董震;;鼻息肉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7期
5 蒋双庆;;人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8年12期
6 胡文良;李玲香;;鼻息肉综合治疗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7 高英;潘新良;王岩;刘平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年02期
8 何宁;梁建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鼻息肉[J];广西医学;2008年07期
9 王伟韬;;激素应用对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2期
10 田从哲;高永平;杜锦朵;檀艳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5在鼻息肉中表达[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松洁;;鼻息肉组织中凋亡与增殖相关蛋白的研究[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志海;蔡志毅;陶宝鸿;吕静瑶;;水通道蛋白-5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刘火旺;贺广湘;陈玉;吴雄辉;;β-防御素在复发性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李志海;蔡志毅;陶宝鸿;吕静瑶;;水通道蛋白-5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5 付清玲;孙悦奇;夏文彤;孙淑娟;罗庆;刘文龙;李祖望;李华斌;史剑波;;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鼻息肉易致假阳性[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玉林;陈朝辉;夏小平;Coste ANDRE;;微型切削器获取鼻息肉组织在呼吸上皮细胞培养中的意义[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岩;李延忠;张庆慧;;一氧化氮及P物质在鼻息肉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张玉莉;李学昌;;中药对鼻息肉组织及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影响(摘要)[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高海燕;李玲香;彭诗东;;肿瘤坏死因子-α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10 林庆海;王挥戈;;STAT3在鼻息肉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玉柱;Tfh细胞及其相关因子Bcl-6和IL-21在CRSwNP病人鼻息肉中的表达和意义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谢立;吸烟与不吸烟鼻息肉患者前列腺素E2受体表达差异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鑫;鼻息肉组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D];吉林大学;2005年
4 付志婕;经典型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杨琳红;人鼻粘膜上皮细胞HIF-1α,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6 程万民;鼻息肉组织Th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相关转录因子表达[D];复旦大学;2007年
7 于学民;头颈恶性肿瘤和鼻息肉中标志物的检测及hNESPCs生长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张鲁平;鼻息肉患者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D];复旦大学;2009年
9 史丽丽;慢性鼻—鼻窦炎组织重塑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曹平平;不同类型CRS的免疫病理学特性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东杰;白细胞介素17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欢;HDAC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在激素治疗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李朋;白介素35在鼻息肉中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武大伟;改变的Th17/Treg细胞比率与鼻息肉炎性细胞浸润特点及黏膜重塑模式相关[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5 齐君君;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P6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6年
6 王卢莎;白介素17A、白介素4、干扰素γ在不同亚型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D];延边大学;2016年
7 刘楠;白介素1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D];承德医学院;2016年
8 陈丹;鼻息肉中抑癌基因及增殖凋亡基因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9 林歆胜;树突状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10 李惠芹;鼻息肉病因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1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68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