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期间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
本文关键词: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期间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病理性近视 雷珠单抗 CNV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早期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期间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确定临床与视力预后相关的脉络膜参数。方法:前瞻性、开放性研究。临床确诊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0例50眼纳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量矫正视力,同时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三面镜作相应检查。治疗前患眼EDTRS视力表视力0~69个字母,平均视力29.69±13.46个字母。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 L,每月随访,观察抗VEGF治疗期间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确定与视功能相关的脉络膜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玻璃体腔注射2.47±2.23次。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提高13.62±8.98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5);治疗前、治疗后1、6、12mo,患眼平均SFCT分别为81.48±61.62、79.63±60.98、77.92±61.26、78.34±59.48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2.09±8.93、3.68±7.42、3.16±6.95μm。治疗后1mo平均SF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治疗后6、12mo平均SF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61,P0.05)。24眼(48%)复发,平均每眼复发1.39±1.23次,SFCT自治疗后1mo的75.7±51.6μm到复发时的84.4±55.9μm(比治疗后1mo的厚度增加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眼(52%)无复发眼,治疗后1mo 85.3±52.7μm,6mo 83.6±50.5μm及12mo 84.2±54.2μm,各时间点SFCT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的改变(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抗VEGF治疗(雷珠单抗注射)使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SFCT下降,而CNV复发时表现为SFCT增厚,SFCT的增厚可能是CNV活动期的评估指标。
【作者单位】: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眼科;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雷珠单抗 CNV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早期治疗研究
【基金】:浙江省卫生厅医药卫生一般研究计划(No.2013KYA186)~~
【分类号】:R778.11
【正文快照】: Province,China.nb6yyk@163.comCitation:Yuan JS,Wu Y,Wang YW.Changes of subfovealchoroidal thickness after treated by Ranibizumab for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secondary to pathologic myopia.Guoji YankeZazhi(Int Eye Sci)2016;16(5):905-908结果:所有患者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林;吴晋晖;;病理性近视遗传学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7期
2 王幼生,关国华;病理性近视的治疗时机[J];眼科新进展;1996年02期
3 王春燕,艾育德;病理性近视病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4 于志强,付朝伟,沈福民,褚仁远;病理性近视的家系研究[J];遗传学报;2005年02期
5 于志强;黄传新;申宗侯;黄薇;胡诞宁;褚仁远;;病理性近视的基因位点筛查[J];眼科研究;2006年04期
6 刘影;樊莹;;病理性近视的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01期
7 徐建云;高晓伟;管怀进;;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造影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常晋霞;马誓;刘文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性近视家系基因定位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7期
9 周希彬;黄一飞;;后巩膜加固治疗病理性近视新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关国华;黄仲委;余扬桂;李志英;;病理性近视之遗传因素及其与眼部损害之关系[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安全;王勤美;郑斌;姜君;;病理性近视矫治的临床研究[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薛安全;王勤美;王树林;常枫;孙长;;病理性近视行改良后巩膜加固术的临床疗效观察[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丁丁;常静霞;马誓;杨季云;杨洋;张本;鲁方;刘小琦;林英;杨正林;;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性近视家系的基因位点筛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樊莹;魏璐;俞素勤;吴颖;张皙;;病理性近视患者微视野临床观察[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卫;张勇进;徐格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病理性近视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动力疗法治疗后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夏信昌;王玉;张绍光;刘健;盛艳娟;张华;;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初步报告[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向群;许建芳;;人工心包补片后巩膜植入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围术期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薛安全;李红霞;;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儿童病理性近视的临床观察[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勇进;刘卫;徐格致;王文吉;黎蕾;高巧云;沈颖;;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勇进;刘卫;徐格致;王文吉;黎蕾;高巧云;沈颖;;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燕;病理性近视:让你处在失明的边缘[N];中国人口报;2004年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 张明亮;病理性近视并发症多[N];大众卫生报;2014年
3 ;欧盟委员会批准Visudyne的扩大使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志强;病理性近视的家系研究和基因的初步定位[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北方汉族单纯性病理近视患者血中LAMA1基因的异常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丽娜;人眼巩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与病理性近视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3 史楠;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4 郭海霞;微视野计对病理性近视黄斑区的功能评估[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吉蕾蕾;改良型Snyder-Thompson式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远期临床观察[D];复旦大学;2009年
6 黄立;LAMA1基因与病理性近视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洪楠;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一例ICL术后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观察[D];浙江大学;2012年
8 朱廷准;Lumican和Decorin基因与单纯性病理性近视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刘政群;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CNV的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禹;病理性近视CNV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其OCT形态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68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