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的FMCA临床检测及预防

发布时间:2017-08-17 11:00

  本文关键词: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的FMCA临床检测及预防


  更多相关文章: 药物性耳聋 荧光PCR TaqMan探针 熔解曲线 线粒体DNA


【摘要】:目的基于荧光PCR平台,利用Taq Man探针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多色荧光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ultiplex Fluorescence Melting Curve Analysis,FMCA)检测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家系的母系成员,探讨药物性耳聋及相关预防,并评估FMCA分析技术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就诊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家系母系成员及正常人群,利用FMCA技术检测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相关线粒体DNA 12Sr RNA常见的1555AG与1494CT突变,并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比验证。结果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母系成员均检测出1555AG同质性突变,其中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突变个体,存在重度至极重度的听力损失;未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突变个体,则表现为正常、轻度或中度听力损失。正常人群无突变检出,FMCA技术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建立了一套最优的FMCA技术,能准确快速检测药物致聋常见的1555AG与1494CT突变。有效避免突变个体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时预防及治疗重度耳聋,帮助听力障碍患儿获得良好的语言识别及语言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关键词】药物性耳聋 荧光PCR TaqMan探针 熔解曲线 线粒体DNA
【基金】:2013年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CXZZ20130517143111780)
【分类号】:R764.43
【正文快照】: 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多由遗传因素导致[1]。2009年报道广东省听力致残最为严重的因素为遗传因素,多致极重度听力损失(达61.9%),但环境因素也不可忽略,如暴力、疾病或药物致聋[2]。1993年Prezant等[3]首次发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 D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彩霞;;浅谈致聋性药物及药物性耳聋的预防与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29期

2 谭旭民;;药物性耳聋及其预防[J];人民军医;1987年06期

3 王胜资,张斌,谭明,孙红;药物性耳聋现状调查及基因分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孙学东;;莫让药物性耳聋悲剧重演[J];家庭医学;2008年04期

5 李东波;;药物性耳聋会遗传吗[J];求医问药;2010年01期

6 张泽宇;远离药物性耳聋[J];长寿;2001年03期

7 韩吉福;星状神经节药物封闭治疗药物性耳聋[J];中国基层医药;2000年02期

8 ;用药不慎易导致药物性耳聋[J];云南农业;2006年05期

9 宋永玲;高下;;药物性耳聋的预防和治疗现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9年03期

10 刘士敬;;药物性耳聋及防治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娅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药物性耳聋中的应用[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朱玉华;李琦;袁慧军;翟所强;韩东一;戴朴;;线粒体12S rRNA C1494T突变的起源性分析[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唐霄雯;杨爱芬;吕建新;李智渊;朱翌;管敏鑫;;1642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性耳聋和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突变频谱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韩东一;;聋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现状与未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蚌医二附院五官科 卢书轩;慎防药物性耳聋[N];蚌埠日报;2006年

2 佚名;药物性耳聋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特约记者 俞欣 通讯员 叶少芳;浙江发现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致病机制[N];健康报;2010年

4 魏然 张远航 记者  吴天飞;本市新发药物性耳聋患者减少[N];哈尔滨日报;2007年

5 罗刚 石国本 黄余红;药物性耳聋基因筛查有创新[N];健康报;2006年

6 副主任药师 王秋冬;速尿致药物性耳聋一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治药物性耳聋都有什么方法?[N];健康时报;2006年

8 蒋肖男;警惕药物性耳聋[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叶小静 叶少芳;预防“一针致聋”获一等奖[N];温州日报;2010年

10 主任医师 李克勇;药物性耳聋当如何治疗[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玉华;迟发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及老年性、药物性耳聋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刘新;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线粒体聋病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海峰;两个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陈金霞;吉林省非综合征型耳聋分子病因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一家系线粒体DNA突变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刘晓雯;甘肃省聋哑学生临床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8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688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