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状态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屈光状态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间歇性外斜视 屈光不正 手术 正位率 视功能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屈光状态对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接受外斜矫正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29例,根据屈光状态分为远视组20例、正视组63例和近视组46例。比较三组术后正位率及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远视组、近视组术后3月、6月及末次随访时正位率较正视组高(P0.05);术前正视组、近视组患者立体视功能较远视组好(P0.05),术后三组患者立体视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6月及随访结束时,远视、近视组较正视组治愈率高(P0.05)。结论本组远视性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预后较近视和正视组好。
【作者单位】: 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屈光不正 手术 正位率 视功能
【基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花青素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研究B2015090)
【分类号】:R779.6
【正文快照】: 间歇性外斜视临床发病率高,具有潜伏性,表现较隐蔽,常导致视功能的损害。间歇性外斜视的最终治疗目的是恢复双眼视功能,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1]。但由于术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口导此致、间歇外斜视手丨术、远期常出0现欠矫或过矫,不易获得满意效果。屈光不正可影响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晓珊;江武东;陈俊洪;黄伯健;江瑜;;儿童少年近视发展与间歇性外斜视关系的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09年02期
2 康烨;郝友娟;王良君;;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近视情况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07期
3 王领;孙时英;崔兰;;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0例手术治疗体会[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11期
4 胡聪;宋立英;孔庆兰;;新的间歇性外斜视分型法—网膜对应分型法的介绍[J];眼科新进展;1984年04期
5 孟祥成,张德馥,郑玲,刘东辉;间歇性外斜视的成因、分类及手术选择[J];实用眼科杂志;1988年08期
6 孟祥成;间歇性外斜视[J];实用眼科杂志;1988年04期
7 葛金玲;王超庆;;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1期
8 张芳,王凤敏,盛文;间歇性外斜视不同手术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年02期
9 吴丹娜,周艳;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03年02期
10 安玮,郑根主,向金明;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婷;;间歇性外斜视研究进展[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吉秀祥;董晓云;;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胡春生;;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和疗效观察[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温佶俐;;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的非手术治疗[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冯长顺;汤黎明;;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冰;改良的单侧—退—截手术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矫正后立体视的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栾亚楠;间歇性外斜视分型与融合控制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凤娇;间歇性外斜视远斜视角测量方法的比较[D];山东大学;2010年
4 赵淑静;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矫正前后融合和立体视功能的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靳立飞;中文版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评价及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6 陶崇飞;两种术式在治疗3-11岁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临床效果[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王欢;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远期眼位的临床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王鸽;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9 王岩琳;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分型与AC/A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王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调节功能与集合功能的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7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70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