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素—紫外光A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核黄素—紫外光A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核黄素-紫外光A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UVA参数:30mW/cm2×4min,7.2J/cm2)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至郑州视光眼科医院就诊的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20例(30只眼),分别给予核黄素-紫外光A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A-CXL)治疗。术中采用的紫外光A辐照度为30mW/cm2,照射时间为4分钟,辐照量为7.2J/cm2。追踪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RGP矫正视力、RGP耐受性、角膜补偿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等效球镜度数、Kmax、Kmin的变化,用裂隙灯、眼前节照相系统、OCT、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分别观察记录患者角膜透明度、角膜基质层交界线、角膜细胞形态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手术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1年。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GP耐受性与RGP矫正视力(RGPVA):术后患眼对RGP的耐受性由术前的36.7%提高为80%。术后1年平均RGPVA由0.49提高至0.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1,P=0.000)。(2)角膜补偿眼压(IOPcc):术前和术后各期IOPcc分别经两两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ll0.05),术后各期IOPcc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0,P=0.607)。(3)内皮细胞计数(ECD):术前和术后各期ECD分别经两两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ll0.05),术后各期ECD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4,P=0.625)。(4)等效球镜度数(SEQ):患者平均SEQ术后1年较术前降低约1.63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2,P=0.000)。(5)角膜Kmax、Kmin:两者术后早期增高,术后3月左右下降至低于术前的水平并逐渐趋于稳定,术后1年时仍略呈下降趋势,但Kmin总体变化幅度没有Kmax显著。角膜Kmax均值术后1周、1月分别较术前升高1.8D、1.9D,术后3月、6月、1年分别较术前下降1.1D、1.3D、1.4D,术后各期均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将术后3月、6月、1年的角膜Kmax均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示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94,P=0.061)。角膜Kmin均值术后1周、1月均较术前升高约0.9D,术后3月、6月、1年分别较术前下降1.0D、1.1D、1.1D,术后各期均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将术后3月、6月、1年的角膜Kmin均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示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6,P=0.284)。(6)裂隙灯检查:术后平均上皮愈合时间为4.3±0.9天。术后1周复查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基质层雾状混浊,对视力无明显影响,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减轻。术后1年,除6例患眼遗留轻度不影响视力的角膜基质层雾状混浊外,其余患者均消失。(7)OCT检查:角膜前中部基质层密度改变,基质层出现反光增强的交界线,平均深度约为268.3±79.2μm,约为角膜平均厚度的3/5。该交界线最早于术后1周出现,一般于术后1月时比较明显,术后3月之后逐渐变淡,术后1年常模糊至难以辨认或消失不见。(8)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查: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在术后1月时大量减少,随后再生,在术后1年基本修复至术前水平;前基质层呈高反光,细胞外基质纤维增粗、致密;前中部基质层在术后1月出现角膜细胞凋亡、腔洞样水肿,随后角膜细胞再生、基质水肿逐渐减轻,术后1年角膜细胞形态、数目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中部基质层可见针样纤维带形成;内皮细胞形态、排列各期未见明显变化。(9)不良反应:16例26只眼(86.7%)术后当天眼痛、畏光、流泪并伴异物感、烧灼感,1例1只眼出现上皮修复延迟(7天),1例2只眼术后5天出现轻度丝状角膜炎,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未遗留相关并发症;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A-CXL(UVA参数:30mW/cm2×4min,7.2J/cm2)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有效、安全,患者术后可通过配戴戴RGP显著改善视力。
【关键词】:快速交联 紫外光 核黄素 进展性 圆锥角膜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9.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词表10-13
- 1 前言13-16
- 2 资料与方法16-20
- 2.1 一般资料16-17
- 2.2 术前检查17
- 2.3 术前用药与处理17
- 2.4 手术方法17-18
- 2.5 术后用药18
- 2.6 术后检查18-19
- 2.7 RGP验配19
- 2.8 统计方法19-20
- 3 结果20-33
- 3.1 RGP矫正视力与RGP耐受性20-21
- 3.2 角膜补偿眼压21
- 3.3 内皮细胞计数21-22
- 3.4 等效球镜22-23
- 3.5 角膜曲率23-26
- 3.6 裂隙灯检查26-27
- 3.7 OCT检查27-29
- 3.8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查29-31
- 3.9 不良反应31-33
- 4 讨论33-37
- 5 展望37-38
- 6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核黄素-紫外光A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手术44-63
- 参考文献54-63
- 当前圆锥角膜的治疗选择63-76
- 参考文献71-76
- 个人简历76-77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Lema I.;Durán J.A. ;张少娟;;圆锥角膜患者泪液中的炎性分子[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11期
2 秦雪娇;;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2期
3 Levinger S;Pokroy R. ;杨秀梅;;角膜基质环植入术治疗圆锥角膜:1年随访结果[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2期
4 刘万蓉;文道源;曾祥云;王辉;蒋贻平;罗瑛;刘波兰;;原发性圆锥角膜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Fogla R.;Padmanabhan P. ;潘佳鸿;;利用大气泡技术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观察[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5期
6 接英;;进行性圆锥角膜的交联治疗[J];国际眼科纵览;2006年05期
7 曾昌洪;邓应平;王琳;罗清礼;孙晓萍;曾树森;;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圆锥角膜中表达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8年02期
8 谢培英;;圆锥角膜的患病率及临床症状[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0年01期
9 王海燕;赵少贞;郝永娜;魏瑞华;;圆锥角膜患者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2年03期
10 罗畅;邓应平;;性别及年龄对圆锥角膜发病与进展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万蓉;文道源;曾祥云;王辉;蒋贻平;罗瑛;刘波兰;;原发性圆锥角膜的病因学研究进展[A];全省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科;周素君;万兴芳;吴中秋;;RGP配戴者停戴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梁海弋;;圆锥角膜的力学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徐建江;乐琦骅;孙兴怀;张朝然;王艳;洪佳旭;;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冯小赛;陈舒;;双眼圆锥角膜1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睿;褚仁远;汪琳;周行涛;戴锦晖;瞿小妹;;正常角膜及圆锥角膜角膜滞后量和阻力因子量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杨丽娜;郭曦;王志昕;孟晓丽;谢培英;;针对国人圆锥角膜设计的RGPCL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邓应平;曾昌洪;王琳;;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NT1-MMP)在圆锥角膜中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蒋红燕;周峰;;RGPCL对圆锥角膜的矫正与治疗[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魏瑞华;赵少贞;徐凤;Li Lim;Donald T.H.Tan;;单眼圆锥角膜-患病率和角膜地形图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培英;视力快速下降警惕圆锥角膜[N];健康报;2007年
2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蔡韬;圆锥角膜治疗有新法[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 张芹;近视矫治前不可缺少的检查[N];镇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缨;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和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治疗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赵桂秋;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及角膜地形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3 温莹;RGPCL矫正圆锥角膜的视觉质量分析及不同程度圆锥角膜长期配戴的观察[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江;角膜基质细胞Nrf2-ARE信号通路活化缺陷在圆锥角膜发病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5年
2 刘绚丽;角膜基质环植入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晨;机械牵拉与PGE_2联合作用对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LOXs家族表达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晓;等渗与低渗核黄素诱导的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6年
5 韩晓彤;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6年
6 马小倩;核黄素—紫外光A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韩玉萍;圆锥角膜的超微结构观察及细胞凋亡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8 郝永娜;圆锥角膜患者发病特点及临床特点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9 宋鹏;圆锥角膜浅层基质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10 李燕伟;圆锥角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远期疗效动态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50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75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