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眼保护作用的临床动态观察
本文关键词:PSP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眼保护作用的临床动态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黄精多糖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
【摘要】:目的:应用不同剂量黄精多糖(polygona-polysaccharose,PSP)灌胃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行前节检查、F-VEP、ERG、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观察眼部病变过程,眼内眦静脉采血葡萄糖氧化酶法(强生血糖仪)测空腹血糖值。探讨PSP对DM大鼠眼部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与治疗效果,为黄精多糖治疗糖尿病眼部病变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被分为两组:糖尿病模型组80只(由STZ诱导造模)和空白对照组20只。再将糖尿病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其中DM组(糖尿病对照组)20只,正常饲养,每日灌胃2m L生理盐水。PSP灌胃组三组,每组各20只,包括L组(低剂量PSP灌胃组,200mg/kg)、M组(中剂量PSP灌胃组,400mg/kg)、H组(高剂量PSP灌胃组,800mg/kg),每次灌胃剂量2m L;BC组(空白对照组)20只,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成功后5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每天灌胃,并在第2、4、6、8、10、12wk行前节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4、8、12wk行F-VEP、ERG检查。眼内眦静脉采血葡萄糖氧化酶法(强生血糖仪)测空腹血糖值。结果:DM、L、M、H组与BC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增高(P0.05)。L、M、H组与DM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增高(P0.05)。L、M、H三组之间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眼前节检查可观察到有6只DM组、3只L组、1只M组大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内障症状,并随着时间推移愈发加重,而BC组眼前节照相并未发现异常。DM组大鼠在F-VEP检查表现为P100峰潜时延长,PSP灌胃组与DM组相比P100峰潜时延长时间缩短,BC组无明显改变。在ERG中表现为DM组大鼠Max-R a和b波振幅下降51.2%和59.8%,Cone-R a和b波振幅下降31.4%和41.2%,Ops-OS值、30Hz Flicker N1-P1振幅下降,与BC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SP灌胃组情况好于DM组。在FFA检查中可发现DM组眼底与BC组相比出现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PSP灌胃组情况好于DM组。结论:PSP既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又能延缓糖尿病大鼠眼部并发症的进程,减缓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可以对眼部病变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有可能为通过抑制糖基化终产物,改善糖脂质代谢,提高糖耐量,而对糖尿病晶状体代谢和视网膜微小血管病变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单位】: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黄精多糖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
【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5NS1119)~~
【分类号】:R587.2;R771.3
【正文快照】: 0引言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为并发症多,且呈进行性加重。由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现在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生物活性低下可导致全身各器官和组织血管代谢紊乱,据文献报道,糖尿病人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祗顺,蒋晓刚,刘海南,傅强,许复郁,刘玉强;1型糖尿病大鼠阴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及意义[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艾智华,孟萍,蔡红卫;糖尿病大鼠血、尿、肾脏内皮素变化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3 张斌,高鑫;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并发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年05期
4 丁文成;;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实施原则[J];贵州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5 梁俊清,丁春华,凌亦凌;糖尿病时肺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陈磊,章新华,聂宏光,金万宝,李金鸣;早期糖尿病大鼠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李红,张哲,翁红雷,阮昱;糖尿病大鼠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8 李洁;赵明;王燕燕;;糖尿病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2期
9 吴蕴棠;孙忠;张万起;王夏;刘小勇;周壮志;王永明;刘紫萍;赵娜;;硒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蛋白磷酸酶基因表达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7期
10 尤卫平;严丽英;王江南;杨明峰;张颜波;李丰衣;;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建立[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水平;仝小林;;糖尿病阳痿的研究进展[A];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全国第六次中医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黄慧;田浩明;李雄伟;;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在糖尿病大鼠中的降糖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血管紧张素-(1-7)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影响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韩亭亭;苏布德格日乐;胡耀敏;刘伟;;2型糖尿病大鼠在急性炎症状态下的反应能力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向芳;刘志民;石勇铨;邹俊杰;汤玮;冯晓云;张贝;张兰予;阳秋良;许娟;岳欣欣;;糖尿病大鼠“内源性损害”的作用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郭瑞;褚建平;;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7 张鹏;罗旭;林才;乔亮;陆树良;;糖尿病烫伤病变大鼠皮肤组织学改变和糖生化检测指标异常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赵宏贤;彭柯;梅欣明;郭勇;刘广益;;糖尿病导致大鼠胃组织Cyt C异常表达[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高齐健;;糖尿病下肢疼痛的原因及中西医诊治特点[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烁苹;;血管紧张素-(1-7)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影响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赛珊 梁晓春 潘明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显著改善症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乐羊;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大有可为[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刘燕玲;肥胖是糖尿病的源头[N];健康报;2006年
4 汪敏;糖尿病皮肤易损元凶找到[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5 林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 梁晓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艳芳;糖尿病干预不能忽视抗氧化[N];中国食品报;2012年
8 谭小月;糖尿病与肾病关系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记者赵雯;早期中药干预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蜂胶有降血糖作用[N];大众科技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张红霞;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9年
3 侯亚利;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丽;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程晶;半导体激光联合高压电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冯智敏;糖尿病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郑淑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1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8 张哲;糖尿病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2年
9 汤月霞;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D];青岛大学;2002年
10 张宛哲;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77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77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