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08 22:33

  本文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新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率 发病机制 新进展


【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熟悉,本文将BPPV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率 发病机制 新进展
【基金】:河北省卫计委医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ZL20140118)~~
【分类号】:R764.3
【正文快照】: Funding:supported by the health and family,planing commission of Hebei province(Grant NO.ZL20140118)Declaration of interest:The authors report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利娜;韩丽雅;黄向东;管朝红;;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手法复位后的残余头晕[J];浙江实用医学;2015年05期

2 蒋子栋;;从耳鼻咽喉科医生视角看眩晕或头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09期

3 曹效平;顾东胜;袁洵易;黄爱萍;吴子明;;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年02期

4 闵密克;韩朝;;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综述[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年02期

5 温晗光;林婷婷;陈缪安;;管石复位次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影响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年06期

6 韩琳;静媛媛;马鑫;余力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自愈性探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02期

7 肖利杰;荣良群;魏秀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与病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34期

8 那学武;李海洲;徐耸;孙建华;;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9期

9 熊彬彬;吴子明;刘兴健;张素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年02期

10 黎鹏;;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武;黄秋红;区永康;;轻嵴帽:解释持续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的新理论[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年04期

2 熊彬彬;赵晓明;刘劲;林春梅;伍慧卿;梁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短期疗效不佳的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年04期

3 蒋子栋;;前庭性偏头痛相关问题再探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年04期

4 邹世桢;李进让;王志斌;吕霞;田丛哲;崔丽萍;田师宇;;李氏复位法治疗水平离地性眼震BPPV的短期疗效[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年04期

5 朱思翔;彭本刚;;睡眠障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年04期

6 时美娟;孟晴;吕哲;路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新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年04期

7 赵勇;许启伍;柴长凤;汤其强;;改良Epley法联合诱发体位训练法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16期

8 梁栋荣;;用中医辨证法与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年15期

9 赵慧贤;朱丽雅;刘鑫国;;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年05期

10 周桂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6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琳;静媛媛;马鑫;余力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自愈性探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02期

2 修世国;邢东升;胡玮;樊新;张雪;李东洙;;眩晕障碍量表在BPPV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年01期

3 章燕幸;吴承龙;肖桂荣;钟芳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年12期

4 丁晓云;古辉;罗建平;李建香;;倍他司汀治疗眩晕80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15期

5 田先洪;;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24期

6 蒋子栋;;解读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年08期

7 王晓燕;吉彬;雍军;刘立中;;改良Epley法与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08期

8 丁雷;刘畅;王嘉玺;王冬梅;;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的评价[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年02期

9 徐飞;张定国;高雪官;殷善开;;自动耳石复位旋转椅的设计与研发[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年02期

10 田颖;崔潇;张涛;杨宁;惠莲;姜学钧;;不同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捷;;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机制[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12期

2 李明艳;;糖尿病性耳聋发病机制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7年06期

3 王芳;吴学琼;刘文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年06期

4 刘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与预防[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12期

5 王兆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年06期

6 韩卫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进展[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李建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4年03期

8 方瑞;都鹏飞;;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02期

9 王利东;聂玲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疗效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年02期

10 贲晓明,蔡威,吴圣楣;肥胖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探讨[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2 梁茵;;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应对措施[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叶俊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新概念新疗法[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侯明;;基于ITP发病机制的治疗新策略[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5 吴至久;;慢传输性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A];2012医学前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十四次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精选[C];2012年

6 闫明;张敬秋;王亚威;;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力;侯安会;李显筑;;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惠莲;;NAFLD发病机制和营养防治研究[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9 蔡兴俊;;猝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10 钟海兵;陈春晓;厉有名;;HIV感染消化道的发病机制[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胡蔓、通讯员 杜巍巍、向吉刚、沈岚;武汉专家首次发现房颤发病机制[N];湖北日报;2004年

2 徐平鸽;AS发病机制有新发现[N];健康报;2004年

3 ;IBS发病机制新概念——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阮丛;以发病机制为基础选择治疗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崔昕;MODS发病机制有新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崔昕;北大医学部确定SRAS发病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雒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16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816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