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外周血TM、MPO的检测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外周血TM、MPO的检测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髓过氧化物酶 血栓调节蛋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血管损害 发病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OSAHS)患者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OSAHS患者90例(OSAHS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OSAHS组,每组3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于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测次日清晨,空腹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TM、MPO水平。重度OSAHS组取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手术综合治疗,CPAP治疗6~8 d后评估患者狭窄气道平面,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治疗。重度OSAHS组在综合治疗后复测TM、MPO,分析TM、MPO以及检测的相关指标。结果血清TM和MPO水平与OSAHS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轻度OSAHS组TM、MP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OSAH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体质量指数较轻、中度OSAHS组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OSAHS患者血清TM、MPO水平和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而与血清浓度及AHI呈正相关性(P0.05),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呈负相关性(P0.05)。重度OSAHS组在综合治疗后Lsa O2显著上升,AHI及外周血TM、MP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TM、MPO浓度的上升是OSAHS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的机制之一,检测血清TM、MPO浓度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疗效及评估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作者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血栓调节蛋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血管损害 发病机制
【分类号】:R766
【正文快照】: 近年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较多患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研究显示,OSAHS是多种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1-2],但目前有关OSAHS引发心血管损害机制尚不明确,其中间断缺氧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艳霞;沈维;程兴梅;王艳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MPO和iNOS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5期
2 宋庆桥;李宜;胡元会;冯玲;石洁;吴华芹;曹雪滨;李俊峡;;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PO及MMP-9表达变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6期
3 陆月良,,颜永碧,郑尊;电镜观察及MPO反应对双表现型白血病的诊断意义[J];电子显微学报;1994年05期
4 王明海;张义胜;赵国海;史海生;蒋勇;陶坤;韩光峰;吴敬医;;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肺组织中MDA、MPO的变化[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王明毅;;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及MPO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5期
6 李成山;刘超;李妍怡;;大剂量岷当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PO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3年04期
7 唐水娟;朱文晖;何炜;肖际东;周平;;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的显像特征与血浆MPO浓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2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茹永新;刘津华;张华梅;;8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电镜MPO组化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田石;尚涛;;羊水入血后大鼠肺组织NF-kB、MPO的表达及地塞米松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费洁;虎杖苷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MPO表达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梅拥军;sCD40L、MPO、hs-CRP 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梅拥军;sCD40L、MPO、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谭塔林;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c-fos、iNOS、MPO在脑组织的变化与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5 田石;羊水入血后大鼠肺组织NF-kB、MPO的表达及地塞米松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47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84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