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研究及与传统经颅入路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3 10:33
本文关键词: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研究及与传统经颅入路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颅咽管瘤 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 开颅手术治疗 并发症 回顾性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64例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患者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比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n=36)与传统经颅入路(n=28)切除鞍区中线区域颅咽管瘤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各自优劣性;并长期随访,比较二者长期预后情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其中36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病例影像学、术中录像、术中情况、术后恢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获得颅咽管瘤患者颅底解剖标志的出现和分布规律特征资料以及脑脊液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手术经验积累、术前预测、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4年12月64例行颅咽管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像资料、手术视频、术中情况、术后恢复资料以及随访资料等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术(Expended Endoscopic Endonas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EETA,n=36)组和经颅(Open Transcranial approach,OTCA,n=28)组。OTCA组包括经额下、经颞下、经胼胝体、经穹窿间-终板等入路,但排除非鞍区中线区域肿瘤类型。分析比较两者间的手术情况、术中解剖参数测量、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6小时简化NIHSS量表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全切及次全切率、术中术后并发症、远期随访生活质量评估等相关情况。并针对EETA术式分析术后脑脊液漏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EETA组与OTCA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用时、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8±17.00min VS 184.1±11.32min、29.2±6.84min VS 47.5±7.56min、72.5±13.81ml VS 169.3±41.72ml,且各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术后6小时清醒度评分分别为2.36±2.59 VS 4.96±3.64,P=0.002,差异显著。随访生活质量评分18.7±15.98 VS 34.5±22.79,P-0.003,差异显著。2、EETA组与OTCA组全切率分别为83.3%与78.6%,P=0.163,差异不显著。两组术中血管损伤事件、视神经损伤事件、脑实质损伤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VS10.1%、2.8%VS10.1%、0%VS7.1%,P均0.05,差异不显著。术后并发症中视力视野下降、短暂尿崩加重、短暂电解紊乱、头痛加重、高热、短暂垂体功能下降等方面两组发生率分别为11.1%VS17.9%、50%VS39.3%、58.3%VS71.4%、19.4%VS28.6%、13.9%VS21.4%、13.9%VS21.4%、30.6%VS17.9%,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两组中可见垂体柄病例中EETA组与OTCA组垂体柄保护率分别为70.8%和38.9%,P=0.038,差异显著。3、本组颅底解剖数据:蝶窦分隔指向颈内动脉66.7%。双侧m OCR可见率为82%,平均间距11.1±0.9mm;双侧视神经隆起可见率85%,其内侧平均间距10.2±0.7mm;双侧颈内动脉隆起可见率72%,其内侧缘平均间距11.8±0.9mm;双侧海绵窦内侧间距11.6±1.1mm。垂体-视交叉间隙10.4±2.1mm。4、EETA术后脑脊液漏危险因素分析:将经EETA手术的鞍结节脑膜瘤21例、巨大突入鞍上且鞍隔蛛网膜破裂的垂体瘤45例纳入研究范围,构成共含102例病例的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危险因素公式:Log[P/(1-P)]=-12.696+0.886×(三脑室开放程度)+1.787×(鞍隔漏口流量)+1.423×(未使用球囊)+1.311×(带蒂粘膜瓣不完整)。结论:1、EETA能达到OTCA同样的手术效果,且EETA在手术时间、肿瘤切除耗时、出血量及术后反应、恢复情况优于OTCA。2、EETA与OTCA在全切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对垂体柄的保护EETA存在优势。3、蝶窦多分隔时,分隔对颈内动脉的指向性可提示颈内动脉位置;m OCR解剖位置比较恒定,是重要的解剖参考点,平均间距12.1±0.9mm,中心点稍位于海绵窦内侧缘内侧;垂体-视交叉间隙10.4±2.1mm。4、EETA术后脑脊液漏危险因素有:三脑室开放程度、鞍隔漏口流量、未使用球囊、带蒂粘膜瓣不完整。
【关键词】:颅咽管瘤 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 开颅手术治疗 并发症 回顾性对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中英缩略词表10-11
- 第1章 前言11-14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4-18
- 2.1 资料收集14
- 2.1.1 资料来源14
- 2.1.2 病例选择标准14
- 2.2 方法14-16
- 2.2.1 术前准备14
- 2.2.2 手术方法14-16
- 2.2.3 术后管理16
- 2.3 观察指标16-17
- 2.4 统计方法17-18
- 第3章 结果18-23
- 3.1 病例特点18
- 3.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18-19
- 3.3 EETA组测量数据统计19
- 3.4 两组术中资料比较19-20
- 3.4.1 术中资料19
- 3.4.2 术中垂体柄的保护19-20
- 3.5 两组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20
- 3.6 术后及随访数据分析20-21
- 3.7 EETA术后短暂脑脊液漏危险因素分析21-23
- 第4章 讨论23-30
- 4.1 EETA较OTCA可行性及安全性对比分析23-24
- 4.2 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24-28
- 4.2.1 两组术中常见并发症25-26
- 4.2.2 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26-28
- 4.3 肿瘤复发28
- 4.4 EETA的解剖数据计量和意义28-29
- 4.5 EETA术后脑脊液漏危险因素分析29
- 4.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29-30
- 第5章 结论30-31
- 致谢31-32
- 参考文献32-37
- 附录37-4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0-41
- 综述41-48
- 参考文献46-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清;鲁晓杰;严正村;李兵;季卫阳;;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10期
2 周忠清;石祥恩;吴斌;孙玉明;钱海;范涛;李志强;张永力;;颅咽管瘤复发次数与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8期
3 康军;姚勇;魏宇魁;高峻;邓侃;柳夫义;张子衡;冯铭;杨义;马文斌;李永宁;王任直;;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与临床初步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3期
4 郑细良;张玉琪;;颅咽管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5 张玉琪,王忠诚,马振宇,罗世祺,甲戈,邢俭,谢坚;儿童颅咽管瘤手术治疗和长期随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6 周良辅,蒋大介;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术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年02期
7 潘军;漆松涛;龙浩;彭俊祥;樊俊;方陆雄;;儿童蝶鞍区及第三脑室底颅咽管瘤的临床和手术特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904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9047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