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情况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7 06:30

  本文关键词: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情况的Meta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后囊膜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Acry Sof直角方边人工晶状体和Sensar前圆后方人工晶状体对术眼后囊膜混浊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80/2015-09)、CBM(1990/2015-09)、VIP(1989/2015-09)、CNKI(1990/2015-09)和wanfang Data(1990/2015-09),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Acry Sof三片式人工晶状体与植入Sensar三片式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计1 036眼(Acry Sof组553眼,Sensar组483眼),随访时限6mo~2a,Meta分析结果显示:(1)Acry Sof组术后PCO发生率显著低于Sensar组(OR=0.67,95%CI:0.45~0.99,P=0.04);(2)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术眼后囊膜Nd:YAG激光切开术施行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0.57,95%CI:0.32~1.02,P=0.06)。(3)2a以上长期随访亚组分析中,Acry Sof组PCO发生率显著低于Sensar组(OR=0.60,95%CI:0.40~0.91,P=0.02),两组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囊膜激光切开术施行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0.60,95%CI:0.33~1.09,P=0.09)。结论:Acry Sof三片式人工晶状体相比于Sensar三片式人工晶状体显示出较强的预防后囊膜混浊作用。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湖北科技学院五官医学院眼科;
【关键词】后囊膜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分类号】:R779.6
【正文快照】: 0 引言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和超声乳化设备的不断改良创新,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然而术后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 仍是影响患者远期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最常见的原因,近年研究表明,术后5 ~ 7a患眼PCO发生率约35%[1 - 2]。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蕾,王文清,方玲辉,陈国辉,杨冠;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设计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04期

2 王珏;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预防后囊膜混浊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04年01期

3 王俊,卢奕;后囊膜混浊的基因治疗[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4 吴坚;石海红;管怀进;;兔后囊膜混浊模型的制作[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5 刘红玲;张晓梅;关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研究方法及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6 王永成;陈彬川;宫卫锋;帖红艳;李志宏;;两种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24期

7 李建国;王明磊;陈广鹏;高浩溟;赵长影;张秋艳;;后囊膜混浊的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3期

8 李永年;倪晓武;;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后囊膜混浊[J];眼科;1993年03期

9 刘奕志,李绍珍;后囊膜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术中的连续线形撕后囊术[J];中华眼科杂志;1997年03期

10 李云川;曹倩;李兰;查旭;张远平;戴红梅;梁毓琳;;兔眼后囊膜混浊模型的建立[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琪;;YAG激光治疗后囊膜混浊[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琪;;后囊膜混浊测量方法比较[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海燕;杨金玲;张苏炯;夏园玲;屠云松;于燕妮;;多聚赖氨酸与EDTA的交联物防治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启雷;兔后囊膜混浊模型的建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后囊膜混浊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曼;Tranilast微球抑制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戴南平;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_2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谭少健;正常及糖尿病兔后囊膜混浊发生过程中Kistrin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胶原代谢的分子机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萍;后囊膜抛光及粘弹剂彻底清除预防后囊膜混浊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岳靓;铒激光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与后囊膜混浊病理基础的对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杜娟;囊袋内注入5-氟尿嘧啶抑制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郑灿;人工晶体形状与后囊膜混浊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王智;苦参碱防治后囊膜混浊的基础研究[D];南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87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987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