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健脾清肠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9:22

  本文关键词:健脾清肠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清肠颗粒 美沙拉嗪肠溶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清肠颗粒对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活动期中度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活动期中度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设计方案,将纳入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因不愿意持续坚持中药口服,依从性差而脱落;对照组有1例因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选择自动出院而脱落,故事实上每组各35例,两组均运用西医常规疗法和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g,每日4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之上加用健脾清肠颗粒。两组均服药12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积分,证候疗效积分,临床症候积分,结肠镜下黏膜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以及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中显效的有13例、有效的有18例、无效的有4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中显效的有7例、有效的有15例、无效的有13例,总有效率62.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2)证候疗效:治疗组中治愈的有8例、显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11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中治愈的有3例、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15例、无效的有9例,总有效率74.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5)。(3)临床症候积分以及总积分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较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㩳0.05)。(4)血红蛋白、血沉等指标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血沉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改善较为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结肠镜下黏膜改善情况:治疗组中显效的有12例、有效的有15例、无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中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13例、无效的有14例,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20.05)。(6)安全性评价:70例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35例,出现恶心3例,头晕2例;治疗组35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清肠颗粒治疗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活动期中度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活动期中度患者的综合疗效积分,证候疗效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改善情况,总有效率高,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药。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清肠颗粒 美沙拉嗪肠溶片 临床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4.6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1
  • 对象与方法11-15
  • 1 研究对象11
  • 2 病例选择标准11-13
  • 2.1 中医诊断标准11
  • 2.2 西医诊断标准11-12
  • 2.3 纳入标准12
  • 2.4 病例排除标准12
  • 2.5 病例脱落标准12
  • 2.6 剔除标准12-13
  • 3 研究方法13
  • 3.1 试验分组13
  • 3.2 治疗方法13
  • 4 观察指标13
  • 4.1 安全性指标13
  • 4.2 疗效性指标13
  • 5 疗效评定标准13-14
  • 5.1 综合疗效标准13
  •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3-14
  • 5.3 主要症状的疗效评价14
  • 5.4 结肠镜检查14
  • 5.5 黏膜病变疗效评定标准14
  • 6 统计学处理14-15
  • 结果15-21
  •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15-16
  • 2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较16
  • 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16-17
  • 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影响17
  •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各症候积分的影响17-18
  •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沉指标的影响18-19
  • 7 两组患者结肠镜黏膜疗效的影响19
  • 8 脱落病例分析19
  • 9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观察19-20
  • 10 随访结果20-21
  • 理论探讨21-27
  • 1 西医对UC的认识21-23
  • 1.1 UC的发病机制21
  • 1.2 UC的治疗21-23
  • 2 中医对UC的认识23
  • 2.1 古代医家对UC的认识23
  • 2.2 现代医家对UC的认识23
  • 3 导师学术思想23-24
  • 3.1 辨证论治,衷中参西23-24
  • 3.2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24
  • 3.3 药物治疗,生活干预24
  • 4 健脾清肠颗粒方药组成、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24-26
  • 4.1 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24-25
  • 4.2 现代药理研究25-26
  • 5 结果分析26
  • 5.1 对临床症状的影响26
  • 5.2 对血红蛋白、血沉指标的影响26
  • 5.3 对肠粘膜的影响26
  • 5.4 在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面26
  • 6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26-27
  • 结论27-28
  • 致谢28-29
  • 参考文献29-33
  • 附录33-38
  • 附录1 文献综述33-36
  • 参考文献35-36
  • 附录2 病例观察表36-38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易岚,孙伟,曾安平,王钢,孔薇,邹燕勤;健肾片治疗IgA肾病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06期

2 王钦;顾庆华;;健脾化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1期

3 刘晓谷;蔡淦;何磊;程亚伟;王文静;王忆勤;;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的舌苔蛋白质组学初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高永前;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消渴病脾虚湿热证验案举隅[J];北京中医;2005年04期

5 牛晓玲;周英豪;孙书焰;庄t,

本文编号:1026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026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