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IL-17、IL-22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血清及食管下括约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25 12:34

  本文关键词:IL-17、IL-22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血清及食管下括约肌中的表达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贲门失弛缓症 自身免疫 炎症性疾病 白介素17 白介素22 血清 食管下括约肌


【摘要】: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因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障碍而导致的食管动力性疾病。该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一种假说认为,AC是多因素介导产生的疾病,即感染引起了LES肌间神经丛的炎症,随后该炎症激发有基因易感性的人产生了自身免疫反应,进而LES抑制性神经节遭到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破坏,受抑制性神经节支配的LES出现松弛障碍而形成AC。因此,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A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被认为是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的关键介质,它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固有免疫细胞的活化,并能够增强B细胞的功能以及诱导炎症因子的释放。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属于IL-10家族中的一种,它在机体参与启动了对于病原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并调控抗体产生,同时,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IL-17及IL-22共同参与了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症致病过程,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关于IL-17、IL-22在AC中表达情况的研究少之又少,而IL-17、IL-22作为两种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的关键介质,其在AC中的表达情况对明确AC是否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具有重要提示作用。目的:本实验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来研究IL-17及IL-22在正常人及A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来检测IL-17及IL-22在正常LES及AC患者LES中的表达,探讨IL-17及IL-22在AC中的意义,完善补充AC的病因学研究,为阐明AC的发病机制开拓新思路。方法:1.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AC患者14例作为实验组。术前采患者的静脉血作为实验组的外周血标本,并选取健康人14例,采其静脉血作为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应用ELISA检测14例AC患者及14例对照血清中IL-17及IL-22的表达情况;2.对上述14例AC患者在POEM术中活检钳钳取LES肌丝作实验组的组织标本,并选取2015年5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物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的胃底粘膜下非侵袭性肿物患者12例,STER术中活检钳钳取正常LES肌丝作为对照组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4例AC患者LES及12例粘膜下肿物患者正常LES肌丝中IL-17及IL-22的表达情况。结果:1 IL-17与IL-22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1.1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AC组中IL-17为71.69±16.94 pg/ml,对照组中IL-17为46.90±13.86 pg/ml,IL-17在AC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清中IL-22的表达水平:AC组中IL-22为127.11±14.27 pg/ml,对照组中IL-22为49.88±13.37 pg/ml,IL-22在AC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AC组IL-17与IL-22在血清中的表达的相关性分析:IL-17与IL-22在AC组血清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0.876,P0.05)。2 IL-17与IL-22在LES中的表达情况2.1 LES中IL-17的表达水平:IL-17的表达在细胞浆和细胞核,AC组中IL-17的累积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为19913.27±4718.99,对照组中IL-17的IOD值为5111.80±1223.38,IL-17在AC组中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LES中IL-22的表达水平:IL-22的表达在细胞浆和细胞核,AC组中IL-22的IOD值为25193.05±6879.05,对照组中IL-22的IOD值为6563.54±2127.91,IL-22在AC组中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AC组IL-17与IL-22在LES中的表达的相关性分析:IL-17与IL-22在AC组LES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0.916,P0.05)。结论:1 IL-17及IL-22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血清中表达增高,提示IL-17及IL-22可能参与了贲门失弛缓症的致病过程;2 IL-17及IL-22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LES中表达增高,提示IL-17及IL-22可能参与了贲门失弛缓症的致病过程;3 IL-17与IL-22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血清及LES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提示IL-17与IL-22在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协同作用;4 IL-17和IL-22共同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症致病过程,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17及IL-22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血清及LES中表达增高,提示AC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自身免疫 炎症性疾病 白介素17 白介素22 血清 食管下括约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3
  • 材料与方法13-18
  • 结果18-19
  • 附图19-24
  • 附表24-25
  • 讨论25-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7
  • 综述 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学研究进展37-51
  • 参考文献45-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斌,蔡洪培,张忠兵;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进展[J];临床荟萃;2001年01期

2 陆飞鹏;中西药结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J];江西中医药;2001年03期

3 朱德礼,褚爱连;中西医结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年04期

4 路小玲,陈忠玉;贲门失弛缓症误诊1例[J];四川医学;2002年09期

5 苏海燕,王邦茂,刘文天,杨玉龙,吕宗舜,姜葵,张洁,方维丽,汪培山,李海欣;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病因的回顾性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6 苏海燕,刘文天,王邦茂,杨玉龙,吕宗舜,姜葵,张洁,方维丽;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疗效的对比观察[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7 孟繁萍,孙春梅,裴惠兰;儿童贲门失弛缓症1例[J];黑龙江医学;2003年10期

8 吴耀光,孙玉桂;贲门失弛缓症44例肺功能改变的临床分析[J];护理研究;2003年14期

9 袁鹤鸣,张国政,何池义,汪玉兰,吴万春,韩真;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扩张持续时间的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帅晓玮,谢鹏雁;贲门失弛缓症[J];中国医刊;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洁;郭继中;;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策略[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焰;宋震亚;唐训球;钱可大;杜勤;;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张宏博;吴开春;丁杰;樊代明;;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的前瞻性研究-附415例随访观察结果[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野;王俊峰;杨春文;徐进志;张学峰;;复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5 李弼民;朱萱;钟名荣;刘志坚;吕农华;徐萍;喻国花;何怀纯;陈幼祥;;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治疗10年回顾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6 朱敬松;王传平;宋静;;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76例结果分析[A];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国家级介入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朱敬松;王传平;宋静;;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76例结果分析[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8 胡晓钢;;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5例体会[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孙桂华;李有志;黄小让;曾海平;张连军;;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竺杨文;王跃东;谢志杰;;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2006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李君;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腹腔镜手术有优势[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2 江苏南京明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王寿九 刘洋 程守勤整理;两法合一治贲门失弛缓症[N];健康报;2009年

3 高国起;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有高招[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齐贺彬 徐慧媛;贲门失弛缓症证治探讨[N];健康报;2006年

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 姚礼庆 周平红 陈惠芬 整理;经口内镜技术根治贲门失弛缓症[N];健康报;2010年

6 于磊 宫小飞;北京同仁医院完成全国首例3D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N];光明日报;2013年

7 靖九江;贲门失弛缓症腹腔镜治疗有优势[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陈惠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新招[N];保健时报;2010年

9 高国起;应用胸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周嵘;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汤小伟;粘膜下隧道内镜技术用于治疗贲门失迟缓症与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系列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徐恩斌;乙酰胆碱酯酶基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任渝棠;贲门失弛缓症饮热水治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宁守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转移治疗实验性贲门失弛缓症[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5 崔钊;超声内镜及定时吞钡检查在贲门失弛缓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D];复旦大学;2013年

6 刘庆森;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彩凤;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毛艳会;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分析[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3 马蓉霞;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红敏;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术后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5 宋子颖;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评价[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俞海艳;改良后的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胡万辛;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30例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观察及随访[D];山东大学;2016年

8 任博宇;姜树民教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经验撷英[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马晓冰;内镜下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史对POEM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10 李婉君;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93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093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