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Ag的关系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Ag的关系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6例,根据血清HBs Ag水平分为低HBs Ag组(HBs Ag水平为0.2~250 ng/m L)59例、中HBs Ag组(HBs Ag水平为250~≤500 ng/m L)87例、高HBs Ag组(HBs Ag水平500 ng/m L)90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水平,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 Ag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s Ag水平明显升高,血清TSH、TT3、TT4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随血清HBs Ag水平升高,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SH、TT3、TT4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SH、TT3、TT4与HBs Ag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7、-0.798、-0.859,P均0.05)。结论血清HBs Ag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能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伤,二者联合检测可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甲状腺激素 乙肝表面抗原
【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276139)
【分类号】:R512.62
【正文快照】: 我国目前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 000万人[1]。有研究指出,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水平可判断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程度,作为临床治疗和疗效检测的重要参考依据[2,3]。肝脏是体内合成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和灭活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场所,在甲状腺激素的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江;刘娟;;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J];上海医药;2015年07期
2 李菊兰;余雪平;苏智军;;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4年19期
3 赵家军;;甲状腺疾病与肝脏[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年03期
4 周俊卿;程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3年03期
5 崔秀丽;;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年06期
6 徐洪涛;咸建春;李阳;肖丽;耿爱文;沈美龙;;再评价常规肝功能检查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23期
7 张悦英;黄银群;林淳;陈泽微;;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年03期
8 岳晓蓉;何秀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12期
9 郑专;杨俊杰;;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sAg以及AST含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10期
10 郑智鑫;陈创坤;;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淑敏;魏从真;马进;代丽丽;李宝琴;耿玉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Ag的关系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年24期
2 陈开兰;李维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含量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J];现代医药卫生;2016年08期
3 马殙;陈恋恋;朱春凯;杜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08期
4 刘淼;陈华锋;李梦华;;丙肝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水平的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年02期
5 张洪美;袁美莲;;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AST/ALT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年03期
6 刘素霞;;肝功能检查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J];中国校医;2015年12期
7 谌贻波;;浅析肝功能检测在诊断肝炎肝硬化方面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年24期
8 孙国超;刘宏霞;杨书峥;韩璐璐;张锡海;张蓓;;基于Couinaud分段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流状况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药;2015年12期
9 冀敏;郭新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33期
10 蔡乾勇;;浅析常规肝功能检查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8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香梅;乐晓华;王敏;苟继周;孙炎;刘赛云;;乙型肝炎肝细胞内HBcAg表达模式与肝组织炎症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2 封婷;程延安;石娟娟;贾晓黎;杨扬;党双锁;;ALT<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3 李文楷;丁波;魏容;蒲泽晏;赵其林;;联合检测血清标志物、ALT和HBV-DNA对乙型肝炎患者诊疗的临床意义[J];四川医学;2013年01期
4 李友炳;刘豫瑞;董菁;;持续ALT正常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功能及组织病理临床分析[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年04期
5 王燕;;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6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6 马玉波;周雯婷;徐枫;顾爱春;;1680例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年03期
7 ;Globulin-platelet model predicts minimal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ed pati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22期
8 刘芯宇;;糖尿病患者检测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7期
9 岳晓蓉;何秀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12期
10 罗育春;陈大兰;;肝硬化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忠云;乙肝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00年04期
2 刘晨阳;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杨永霞;杨生义;梁敏锋;丘翠环;;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孙福明;;乙肝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乡村医药;2010年11期
5 周永列;陈国强;;乙肝患者血清聚白蛋白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J];浙江医学;1989年04期
6 何浩明;姜秀云;吴惠毅;苏彩女;伏彩花;;乙肝患者血清中抗大肠杆菌水平的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1年02期
7 何浩明,苏彩女,田小平,徐凤英,李克勤,姜秀云;乙肝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4年03期
8 何浩明,庄惠琴;乙肝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浓度的变化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5年05期
9 孙延珩,孙金国,周祥兰;乙肝患者血清铁蛋白动态变化分析[J];山东医药;1997年08期
10 何浩明,田小平,徐凤英,庄惠琴;乙肝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梅;;乙肝患者血清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的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建荣;周武;陶志华;;乙肝患者血清HBeAg S/CO值测定的临床意义[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喻金峰;赵友云;;运用血清HBV DNA正确评价HBe转换的临床意义[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冯宁宁;;血清HBVDNA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王启娟;万谟彬;李成忠;;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学和组织学的临床比较[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杨莉;叶立红;刘玉珍;侯军良;戴二黑;;慢乙肝患者血清中PDGF和TGF-β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兴田;;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肝五项指标关系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徐敬轩;谢而付;黄s顂,
本文编号:1133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13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