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刺激模式对炎症性肠病大鼠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不同刺激模式对炎症性肠病大鼠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刺激模式对炎症性肠病(IBD)大鼠的影响,为IBD的预防及护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不可预知刺激组4组,每组10只。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不可预知刺激组建立IBD模型,正常组不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和无刺激组不给予任何其他刺激,观察14 d;可预知刺激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刺激,连续刺激14 d;不可预知刺激组根据制定的随机刺激表,每天抽取无规则的刺激方式予以刺激,连续刺激14 d。于第15天先进行旷场实验,处死,取血测5-HT浓度,并测定结肠指数、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各脏器指数。结果无刺激组和可预知刺激组中央格数、外周格数和5-HT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无刺激组比较,不可预知刺激组中央格数、外周格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5-HT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及不可预知刺激组结肠指数和MP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无刺激组比较,可预知刺激组结肠指数显著升高(P0.01),不可预知刺激组结肠指数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及不可预知刺激组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与无刺激组比较,可预知刺激组、不可预知刺激组脾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4组肾指数和肝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模型大鼠中,结肠指数与外周格数(r=0.974 6,P0.05)、中央格数(r=0.908 8,P0.05)、5-HT浓度(r=0.904 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对IBD大鼠给予过度的不可预知压力刺激,会导致大鼠出现明显的抑郁行为,反而可减少结肠炎症病变,可能与5-HT水平降低有关,提示5-HT有可能成为IBD新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单位】: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分类号】:R574.62
【正文快照】: 精神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和神经-内分泌机制来调节人体的免疫反应,加重疾病或增强疾病的易感性。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的心理因素调查表明,40%的患者具有悲观、抑郁、情绪不稳定、内向、离群、焦虑、易怒等个性特点[1]。由此可以推测,应激会引起机体精神紧张,使植物神经功能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2 张志宏,欧阳钦;以肿瘤坏死因子α为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1期
3 章荣华;炎症性肠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年01期
4 温文;炎症性肠病病理[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4期
5 彭仲生,胡品津;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研究概况[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0年02期
6 巫协宁;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年01期
7 甄承恩,张曼利,吕晓萍;炎症性肠病的进展[J];临床荟萃;2001年02期
8 甄承恩,张曼利,吕晓萍;炎症性肠病的进展[J];临床荟萃;2001年04期
9 阎明,贾晓青;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和自然史[J];医师进修杂志;2001年11期
10 鲁晓岚,罗金燕;炎症性肠病的肝胆表现[J];医师进修杂志;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钦;;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家驹;;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困惑与挑战[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3 欧阳钦;郑淑梅;;炎症性肠病的过去、现在与将来[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4 高永健;朱峰;钱家鸣;陈伟;;11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5 周峰;姜挺;葛柳青;蒋益;陈志涛;赵杰;夏冰;沈骏;冉志华;钱家鸣;;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基因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6 欧阳钦;;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策略[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杨大平;;炎症性肠病诊治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原;;79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分析[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吴小丽;胡滨;陈小微;;炎症性肠病93例临床分析[A];2006华东地区消化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江省分册)[C];2006年
10 夏冰;;炎症性肠病遗传学研究的突破[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桥;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炎症性肠病[N];家庭医生报;2007年
2 保健时报实习记者 李昆鹏;巧克力不算炎症性肠病罪魁[N];保健时报;2007年
3 黄欢;炎症性肠病不可怕[N];健康时报;2007年
4 张中桥;炎症性肠病由不当生活方式引起[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张中桥;精神紧张易致炎症性肠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邋夏洪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李鹏;炎症性肠病的新疗法[N];健康报;2008年
7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 吴开春;炎症性肠病该怎样诊断[N];健康报;2008年
8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胡品津;我国炎症性肠病学组已制定了协作研究计划[N];健康报;2010年
9 通讯员 高翔;炎症性肠病患者增多[N];湖北日报;2002年
10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科 主任医师 朱人敏;久泻不止需防炎症性肠病[N];家庭医生报;2005年
,本文编号:1158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15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