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神经胶质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肿瘤序列演进中的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肠神经胶质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肿瘤序列演进中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肠神经胶质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 肠上皮细胞 肠黏膜屏障
【摘要】:目的通过对AOM/DSS诱导的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腹腔注射肠神经胶质细胞(EGC)培养上清液进行干预,以及将EGC与小鼠肠上皮细胞(IEC-6)共培养,从体内体外两方面探讨EGC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肿瘤序列演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实验组(EGC+DSS),B条件对照组(DMEM+DSS),C模型组(DSS)和D空白对照组(Control)。前三组给予AOM及2%DSS干预,构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定时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组从第4周开始每天腹腔注射EGC培养上清液100uL干预。各组分别在实验第1、3、4、6、7、9、12、15及20周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只小鼠采集外周血后处死小鼠,收集肠组织标本。外周血离心后收集血清标本采用抗体芯片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ELISA法检测NGF、GDNF细胞因子水平;肠组织标本测量长度并进行结肠大体损伤程度(CMDI)评分,HE染色并进行组织损伤程度(HS)评分,观察从溃疡性结肠炎炎症-不典型增生-肿瘤演进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并统计成瘤率和瘤体数目(≥2mm)。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S100β及PGP9.5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组织NF-κB、IKKβ、PI3K、AKT、PTEN及ZO-1等蛋白的表达。2利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EGC和IEC-6细胞,在共培养系统加入TNF-a和IL-6细胞因子(30ug/ml)进行干预,通过荧光素渗漏实验检测EGC对IEC-6单层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BrdU掺入法检测EGC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EGC对IEC-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GC对IEC-6细胞Caspase-3、Bcl-2、E-Cadherin及ZO-1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体内实验结果:1)DAI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组DAI评分1W(0.67±0.62 vs 0)、4W(0.80±0.73 vs 0)、7W(1.00±0.85 vs 0)、9W(0.67±0.47 vs 0.07±0.15)、12W(0.93±0.43 vs 0.20±0.18)、15W(1.13±0.18 vs 0.20±0.45)及20W(1.53±0.30 vs 0.07±0.15)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条件对照组对比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cmdi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组cmdi评分1w(0.56±0.47vs0)、4w(2.37±1.57vs0)、7w(3.56±1.65vs0)、9w(2.86±0.99vs0)、12w(2.02±1.24vs0)、15w(3.26±1.13vs0)及20w(3.88±0.90vs0)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条件对照组对比7w(1.32±1.38vs3.96±1.49,p0.01),20w(2.63±0.64vs3.83±0.80,p0.05)减低,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hs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组hs评分各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条件对照组对比4w(8.84±1.10vs10.66±1.25,p0.05),7w(10.32±1.58vs13.96±2.49,p0.05)减低,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结直肠长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组除3w(8.82±0.95vs9.56±0.66,p0.05)外其余时间点结直肠长度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条件对照组对比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成瘤率及瘤体数目(≥2mm):实验组、条件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从第6周末开始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第6w成瘤率为50%,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至第20w均达100%。第15w肿瘤数目(≥2mm)实验组vs条件对照组:3.17±1.72vs5.83±2.04,p0.05;第20w肿瘤数目(≥2mm)实验组vs条件对照组:2.67±1.37vs5.67±2.58,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抗体芯片结果显示:第4w开始实验组血清细胞因子timp-1(a/b由4w5.99倍降至20w0.00倍),m-csf(a/b由4w3.48倍降至20w0.42倍),g-csf(a/b由4w3.48倍降至20w0.39倍),il-6(a/b由4w2.60倍降至20w0.44倍)逐渐降低。而mip-1a(a/b由4w1.00倍升高至20w67.32倍),il-2(a/b由4w078倍升高至20w3.67倍),blc(a/b由4w1.30倍升高至20w2.95倍)逐渐升高。7)elisa法检测gdnf和ngf结果显示:实验组ngf在第4、9、15及20周较条件对照组升高(p0.05),gdnf从第6周开始较条件对照组均升高(p0.05)。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vs正常对照组6wgfap、s100β表达降低(p0.05),7wpgp9.5表达降低(p0.05),9wgfap表达降低(p0.05)。实验组与条件对照组对比20wgfap和s100β表达升高(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westernblot结果显示:4w和6w实验组vs条件对照组zo-1表达升高(p0.05)。其余时间点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PI3K/AKT:4W-6W实验组PTEN表达升高,而PI3K和AKT表达降低;7W实验组PTEN表达升高,而PI3K和AKT表达均降低。15W实验组vs条件对照组PTEN表达升高(p0.01),而PI3K表达降低(p0.05)。IKKβ/NF-κB:实验组vs条件对照组6W IKKβ表达降低(p0.05),NF-κB表达无明显差异;7W NF-κB表达降低(p0.01),IKKβ表达降低(p0.01)。2体外实验结果1)荧光素渗漏试验结果:IEC-6+IL-6+EGC vs IEC-6+IL-6(724.33±22.08 vs1451.50±36.18,p0.01),IEC-6+TNF-a+EGC vs IEC-6+TNF-a(1261.17±53.08vs 2623.50±62.77,p0.01)下室荧光素量均减少。2)BrdU掺入实验检测IEC-6细胞增殖:IEC-6+IL-6+EGC vs IEC-6+IL-6(0.168±0.075 vs 0.023±0.015,p0.05)IEC-6细胞增值率升高,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流式细胞术检测IEC-6细胞凋亡:EGC与IEC-6共培养,以及加入TNF-α和IL-6后共培养IEC-6细胞早期凋亡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流式细胞术检测IEC-6细胞周期结果显示:IEC-6+IL-6+EGC vs IEC-6+IL-6 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而S期细胞数减少(p0.01)。IEC-6+TNF-a+EGC vs IEC-6+TNF-a S期细胞数减少(p0.05)而G0/G1期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EC-6+IL-6+EGC vs IEC-6+IL-6 ZO-1和E-cadherin表达升高(p0.01),而IEC-6+TNF-a+EGC vs IEC-6+TNF-a ZO-1和E-cadhe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EC-6+TNF-a+EGC vs IEC-6+TNF-a Bcl-2表达升高(p0.05),而在共培养体系加入IL-6 Bcl-2表达无差异。结论1成功构建AOM/DSS诱导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实验动物模型。2在结肠炎炎症-肿瘤序列演进过程中,EGC可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血清NGF、GDNF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KKβ/NF-κB有关。此外,可能通过调控PTEN-PI3K/AKT途径抑制上皮细胞凋亡,增加ZO-1表达从而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减缓炎症-不典型增生-癌变的进程。3体外研究结果显示EGC可以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并且通过促进紧密连接蛋白ZO-1和E-cadherin的表达维护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4.62;R735.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攀;王学美;;中药对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09年04期
2 郝玲;刘辉;吴隽松;;癫痫发生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年06期
3 王宁;张惊宇;杨子超;;稳定表达分泌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胶质细胞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6期
4 樊凯芳;张俊龙;郭蕾;贺文彬;;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调控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09期
5 郑向红;许颖;;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年03期
6 费克香;;神经胶质细胞与免疫[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7 常笑雪;张鑫;;神经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8 王正敏;李华伟;;耳蜗的神经胶质细胞[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1年01期
9 于凌翔;李向红;韩林;;神经胶质细胞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4期
10 陈宜张;;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J];生理科学进展;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炜;骆清铭;;神经胶质细胞的多光子显微成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刘琳琳;陈丹;李龙;;软骨藻酸对原代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膜的影响[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8年
3 谷剑秋;范斌;;碧萝芷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陶欣荣;李文林;苏娟;王新民;李建秀;胡以平;;克隆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新生小鼠脑中的植入、迁移和分化[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志仁;张桂梅;冯作化;;CpG-ODN被小神经胶质细胞摄取的特点及其在小神经胶质细胞内的分布[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孙黎光;张莹;叶丽平;王玉;李妍;;铅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胶质细胞PKB活性及总量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85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江克文;赵聪颖;余钟声;夏哲智;水泉祥;;神经胶质细胞K-ATP通道调控GJ耦联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江克文;赵聪颖;余钟声;夏哲智;水泉祥;;神经胶质细胞K-ATP通道调控GJ耦联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钱亦华;任惠民;胡海涛;刘勇;王唯析;许杰华;;β-淀粉样蛋白对培养的海马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刘琳琳;陈丹;李龙;;软骨藻酸对原代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膜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陈丹;神经胶质细胞可直接编程为脑神经细胞[N];科技日报;2013年
2 邵建国;抢攻生物靶标[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王心见;神经胶质细胞可促进脑部信息传递[N];科技日报;2005年
4 记者 葛进 陈超;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导致意识障碍[N];科技日报;2009年
5 常丽君;大脑中有修剪神经元连接的细胞[N];科技日报;2011年
6 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 魏然;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研究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记者 郑焕斌;霍金所患疾病病因找到[N];科技日报;2007年
8 杜为民;预防老年病从饮食开始[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1年
9 胡连荣;爱因斯坦为何智力超群[N];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罡;AMsh和CEPsh神经胶质细胞的发育与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卢韵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生物力学性质[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陈丹;溴氰菊酯神经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国卿;肠神经胶质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肿瘤序列演进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陈巍;人工视觉用聚酰亚胺薄膜电极的生物相容性及电刺激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3 卜曙阳;视神经胶质细胞的培养及其特征观察[D];苏州大学;2001年
4 董丽华;神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琳琳;软骨藻酸对原代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毒性作用机制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程威;小神经胶质细胞通过产生胞外陷阱捕获并杀伤单增性李斯特菌分子机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肖小强;3-羟基丁酸及其衍生物对神经胶质细胞生长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7年
8 焦晓阳;脑不对称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的细胞学基础[D];汕头大学;2005年
9 施月;NO对神经胶质细胞迁移及netrin-1表达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李寒鸣;外周慢性感染对小鼠认知及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7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19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