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摘要】:研究背景:药物性肝损害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为特点的严重疾病,是临床不明原因引起肝损伤的主要疾病。许多药物包括中草药以及各种保健品等可以导致不同程度下的肝脏损伤,可以发生在无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严重时可导致衰竭,甚至进一步导致死亡或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疗。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以及患者自我服药的普遍性,再加上我国目前临床用药的不规范性,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冰岛报道在普通人群中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为19/10万,但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质量研究,目前尚无明确的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及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公众缺乏安全用药意识,药物性肝损害正逐渐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健康威胁。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临床特点及预后等,以期增加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加强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诊疗意识。研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白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患者的完整病例,对其年龄、性别、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指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而且根据因果关系评价表(RUCAM)进行相应评分。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病例64例,其中男性22例(34.38%),女性42例(65.62%),男女比例约为1:1.95,平均年龄50.64±14.80岁,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23岁,有既往疾病者46例(71.88%),无既往疾病者18例(28.12%),其中主要的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移植术后、乳腺癌术后;引起起肝损害的药物以中药为主(67.19%),免疫抑制剂7例(10.94%),抗肿瘤药物4例(6.25%),保健品2例(3.13%),降脂药1例(1.56%),玫瑰酒1例(1.56%),抗结核药物1例(1.56%),抗甲亢药物1例(1.56%),抗高血压药物1例(1.56%),具体不详3例(1.56%)。临床分型中肝细胞型占73.44%,混合型18.75,胆汁淤积型7.81%。预后:痊愈33例(51.56%),好转25例(39.06%),死亡2例,3.12%,自动出院结果不详4例(6.25%)。研究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以女性为主,致病药物以中草药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肝细胞型ALT较混合型升高明显,其余实验室指标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LP、TBIL及DBIL可能为影响预后的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华坚,李韶光;药物性肝损害103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年05期
2 何长伦,许家璋,隋云华,汪茂荣;药物性肝损害55例[J];人民军医;2001年05期
3 程朝英,朱德健,张遥衡;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J];中国药业;2001年12期
4 施尧,李继强;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理[J];肝脏;2001年01期
5 陈成伟;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J];肝脏;2001年01期
6 吴佳玉,江南;药物性肝损害(附101例临床分析)[J];肝脏;2001年04期
7 吴佳玉;药物性肝损害(附94例临床分析)[J];医学科技;2001年03期
8 严迎娣 ,唐锡尔;重度药物性肝损害(附19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08期
9 陈合民,孔凡霞;药物性肝损害86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2年04期
10 缪士平,胡天祥,杜飒英;利福平药动学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霞;;药物性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康辉;李慧;;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程天明;;6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肝病药物合理应用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4 洪阳;;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治现状[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5 臧红;游绍莉;柳芳芳;申力军;刘鸿凌;荣义辉;朱冰;辛绍杰;;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预防[A];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程天明;;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A];2013年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全国肝病防治高峰论坛》深圳会议讲义汇编[C];2013年
7 白平昌;;再谈药物性肝损害[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方亦农;;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损害38例[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徐春军;丁伟航;;药物性肝损害综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罗庆红;;怎样预防药物性肝损害[A];2005年合理用药与医院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慧琳;警惕药物性肝损害[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2 解放军三0二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主任 李保森;当心生活中的“积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N];光明日报;2014年
3 陈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药物性肝损害防火墙[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陈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药物性肝损害发生以后[N];医药经济报;2014年
5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皓东邋 陈明莲;识别药物性肝损害[N];健康报;2007年
6 张灿灿邋通讯员 宋忠雷 戴绍飞;滥用偏方导致药物性肝损害[N];健康报;2008年
7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 马昆 刘燕玲 郭朋 赵晓威;正确认识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8 解放军302医院医学博士 刘士敬;谨防药物性肝损害[N];保健时报;2008年
9 光明网记者 郭佳;警惕:中药副作用不比西药小[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安慧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现状[N];北京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昶铭;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灵敏;OATP1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利福平所致肝损伤发病分子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睿;7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2 郑艳;140例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唐丽平;15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青青;86例老年药物性肝损害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的评估[D];复旦大学;2014年
5 王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魏文珍;10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7 程丽;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8 赵飞;炎性细胞因子对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机制影响及药物干预的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9 张莉;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表达情况及药物干预的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万瑜;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及诊断标准的改进[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0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20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