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热休克蛋白70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诱导热休克蛋白70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热休克蛋白 诱导表达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小鼠的影响。方法将8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I-IBS组、诱导+PI-IBS组、诱导组,每组21只。PI-IBS组给予旋毛虫感染;诱导+PI-IBS组先给予热预处理,再给予旋毛虫感染;诱导组只给予热预处理,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处理。Western blot检测肠道HSP70蛋白表达量,观察肠组织病理学表现,对肠组织行炎症评分,观察腹壁撤退反射(AWR)以评估内脏敏感性,观察肠道传输时间及粪便Bristol评分以评估肠道动力,ELISA检测肠道炎症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PI-IBS组、诱导组HSP70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诱导+PI-IB组较PI-IBS组亦明显升高(P0.01)。PI-IBS组肠道炎症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诱导+PI-IBS组明显低于PI-IBS组(P0.01),诱导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IBS组AWR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诱导+PI-IBS组明显低于PI-IBS组(P0.01),诱导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IBS组肠道传输时间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而诱导+PI-IBS组明显长于PI-IBS组(P0.01),诱导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IBS组Bristol评分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诱导+PI-IBS组明显低于PI-IBS组(P0.01),诱导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I-IBS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1),而IL-17、IFN-γ、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与PI-IBS组比较,诱导+PI-IB组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1),而IL-17、IFN-γ、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诱导组与正常对照组IL-10、IL-17、IFN-γ、TNF-α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肠道HSP70可通过调节肠道炎症细胞因子平衡来改善PI-IBS时的炎症状态。
【作者单位】: 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60057) 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KJHZ2013-14)
【分类号】:R574.4
【正文快照】: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bowel syndrome,PI-IBS)被认为是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失衡引起免疫激活和持续低度炎症的结果,但影响肠道炎症细胞因子平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不完全清楚[1-4]。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可以协助因应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全福,欧阳钦;肠易激综合征[J];四川医学;2001年01期
2 潘国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01年04期
3 郑永明,王桂荣,张红霞;肠易激综合征误诊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7期
4 王维武 ,任光圆;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09期
5 何向民;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年06期
6 谭秀岭,张晓君;肠易激综合征30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2年12期
7 潘国宗;神经机制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2年04期
8 王伟岸,胡品津,焦志勇;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学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2年04期
9 杨云生;肠易激综合征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机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袁耀宗,陶然君;肠易激综合征的肠外表现[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舜华;胥小芳;张正利;;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现状述评[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潘国宗;;肠易激综合征[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孙亚萍;王化虹;;53例肠易激综合征住院病人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支晨阳;周建华;;肠易激综合征的现代临床研究进展[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曾耀明;黄腊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4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朱雪萍;陈卫昌;朱晓黎;陈建华;;肠易激综合征的功能MRI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8 刘元美;;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方向明;何小谷;;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10 孟凡良;;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A];2012医学前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十四次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精选[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春苓;肠易激综合征不可小视[N];消费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N];沈阳日报;2010年
3 ;肠易激综合征能治吗?[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邢远翔;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仅次于感冒[N];健康报;2003年
5 红岩;情绪变化大易患“肠易激综合征”[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牛超群邋译;药物可一线治疗成人肠易激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赵靖;精神紧张小心肠道“闹情绪”[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朱旭东;患肠易激综合征勿服抗生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学良;肠易激综合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璐;“两个结合”消除肠易激综合征[N];保健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衍群;乳糖、应激性生活事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余颖聪;肠易激综合征研究分析及诊治新体系的构想[D];浙江大学;2009年
3 刘亮;肠易激综合征在护士和医学生群体以及腹泻型中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龙艳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免疫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崇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邢周雄;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神经质人格的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俊康;肠易激综合征CGC致病和AWA治疗的二步效应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8 文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anti-Hu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王利华;肠道感染、精神因素、应激与肠易激综合征[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陈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粘膜脑肠肽与肥大细胞变化及其Th1/Th2漂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庆慧;青岛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调查及其发病机制探讨[D];青岛大学;2009年
2 张甜;肠易激综合征与个性特征、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鸣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马玉涛;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葛永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时利可;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崔楠;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8 俞星;福建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查[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9 贺星;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10 吴娟;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脑肠肽水平的变化及与心理因素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2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20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