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对NAFLD小鼠肝脏脂肪变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对NAFLD小鼠肝脏脂肪变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布拉氏酵母菌 西方饮食 肠道菌群 16s rRNA宏基因组分析
【摘要】:目的:1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动物模型;2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灌胃进行干预,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生化指标、蛋白表达、免疫学及肠道菌群变化,初步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小鼠NAFL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 38只雄性C57BL/6小鼠,6~8周龄,自由摄食AIN93对照饲料7天后,随机分为Control组及西方饮食(Western diet,WD)组,Control组16只,WD组22只。分别给予对照饮食及西方饮食(高脂肪高糖饮食),造模时间33周。33周后从WD组中随机抽取12只小鼠,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灌胃组(TB,n=6)及灌胃对照组(TD,n=6),分别给予布拉氏酵母菌(5.98×108 CFU/kg/day)及果糖(284mg/kg/day)+乳糖(19mg/kg/day)灌胃,每日1次,共灌胃6周,6周后处死小鼠。2定期观察小鼠的进食、精神状态及毛发光泽度等,每周称量小鼠体重并记录。3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外形变化,记录肝重,计算并比较肝重指数。4应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5检测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内毒素的变化情况。6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前后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 RNA、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m RN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m RNA的表达情况。7提取肝、脾组织中的淋巴细胞行流式细胞学检测,了解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前后肝、脾组织中CD4+/CD8+比值、CD4+T细胞IL-17、RORγt的表达情况。8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前后肝脏组织中α-SMA及TNF-α的表达情况。9应用16s r RNA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了解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1西方饮食喂养C57BL/6雄性小鼠33周后行肝脏HE染色:Control组肝脏肝细胞大小及排列正常,WD组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有炎症细胞浸润,造模成功。灌胃后,与TD组比较,TB组肝脏脂肪变程度及炎症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Control组比较,WD组血清中ALT、AST及TG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TD组比较,TB组血清中ALT、AST及TG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Real-time QPCR:与Control组比较,WD组TGF-β、TNF-α、α-SMA m RNA的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组较TD组TNF-αm RNA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D组及TB组之间TGF-βm RNA、α-SMA m RNA均无明显变化(P0.05)。4血清IL-17:与Control组比较,WD组IL-17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D组比较,TB组IL-17的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内毒素:WD组内毒素水平较Control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D组比较,TB组内毒素水平下降(P0.05)。6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示:肝脏:与Control组比较,WD组CD4+/CD8+、CD4+T RORγt的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 IL-17表达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TD组比较,TB组CD4+/CD8+、CD4+T RORγt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 IL-17的表达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脾脏:CD4+/CD8+、CD4+T RORγt、CD4+T IL-17表达量WD组与Control组之间,TB组与TD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7免疫组化:α-SMA:与Control组比较,WD组α-SMA表达量增高(P0.05);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后,TB组及TD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TNF-α:与Control组比较,WD组表达量增高(P0.05),同TD组比较,TB组表达下降(P0.05)。8 16s r RNA宏基因组测序: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后TB组较TD组增多的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组较TD组减少的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量较多的前15种菌群中其余菌群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采用经典的西方饮食,成功建立了NAFLD小鼠模型。2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对NAFLD的治疗作用。3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下调肝脏淋巴细胞内CD4+/CD8+比值在NAFLD中发挥治疗作用。4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下调肝脏淋巴细胞内CD4+T RORγt的表达在NAFLD中发挥治疗作用。5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TNF-α、IL-17的表达在NAFLD中发挥治疗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指南不建议筛查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J];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23期
2 姚仲彩;李红山;;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NAFLD的疗效和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8期
3 毛雨晴;樊晓明;;饥饿素(ghreli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4 张爱青;杨雪敏;李韦;吕宗舜;;NAFLD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及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的疗效[J];山东医药;2014年15期
5 鲍丽静;向晓星;龙爱华;郑新梅;;罗格列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NAFLD大鼠胰岛素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影响[J];肝脏;2010年01期
6 唐文;赵长江;李艺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NAFLD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Z4期
7 吴丽美;李志海;鲍蓓;;广州地区在职交警人群NAFLD患病风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15期
8 钱雪梅;胡洁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易善复治疗NAFLD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1期
9 ;果糖消耗增加与NAFLD患者纤维化严重程度有关[J];肝脏;2011年02期
10 刘晓琳;茅益民;;从NAFLD临床实践到指南的推荐[J];肝脏;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兴祥;;NAFLD诊断与治疗的新理念[A];2013年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全国肝病防治高峰论坛》深圳会议讲义汇编[C];2013年
2 娄国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进展[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宇;毕宇芳;徐敏;陆洁莉;黄飞;徐佰慧;杨枝;宁光;;低风险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低度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万星勇;徐承富;虞朝辉;厉有名;;基于转录谱印迹法筛选NAFLD相关基因[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倩倩;肖国强;;亚低温游泳运动对NAFLD大鼠瘦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张雯;翟莎;丁文翠;王战建;;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机制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万燕萍;徐仁应;方华;陆丽萍;张晓敏;蔡威;;不同年龄性别腰围百分位值对儿童NAFLD的预测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何兴祥;;NAFLD诊断与治疗的新理念[A];第二届广东肝胆胰疾病防治论坛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运佳;NAFLD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金文;小檗碱对NAFLD大鼠肝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3 郝春颜;布拉氏酵母菌对NAFLD小鼠肝脏脂肪变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4 孔晓玲;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媛媛;罗格列酮对IGT合并NAFLD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侯景静;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预防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李美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胰岛素抵抗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303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30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