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诺福韦酯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治疗结果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3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TDF)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CHB患者83例。两组患者自就诊时均单独服用TDF,根据患者24周后的治疗方案,以改服恩替卡韦(ETV)的患者为对照组(n=43),以持续服用TDF的患者为观察组(n=40),观察周期均为48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36、48周的HBV DNA水平、HBV DNA不可检测率、血清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血清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同时间点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7.11,P0.05);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0.11,P0.05);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61.12,P0.05)。(3)治疗后24、36、48周,两组HBV DNA不可检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两组HBV DNA不可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χ2=0.01,P0.05)。(4)两组不同时间点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33.16,P0.05);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39.88,P0.05);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43.19,P0.05)。治疗后36、48周,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48周,两组血清HBe Ag转阴率和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DF单用治疗CHB的临床疗效较确切,抗HBV作用较好,可持续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推广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enofovir ester TDF1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4, 83 patients with CHB were treated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TDF alone.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of patients after 24 weeks, the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entecavir (ETV) as control group, and those who took TDF continuously as observation group (n = 40). The observation period was 48 weeks. The levels of HBV DN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undetectable rate of HBV DNA and the level of serum AL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erological respons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HBe Ag1)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sex, average age and course of diseas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HBV DN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group F (77.11)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50.11) and P0.05 (P < 0.05). There wa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undetectable rate of HBV DNA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24 ~ 36 ~ 48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undetectable rate of HBV DNA i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蠂 ~ 20.01). The difference of ALT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group F and group F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ime groups (P 0.05). There wa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36 weeks of treatment, the recovery rate of AL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HBe Ag convers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48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DF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B is more accurate, and the anti-#en2# effect is better.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of liver function,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use.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分类号】:R512.62
【正文快照】: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由于HBV复制过程中的变异率较高,故CHB在长期药物压力下容易产生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2]指出,目前治疗CHB常用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因此探索新型抗HBV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陆军;张纪元;冯国华;王福生;;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1年04期
2 张赛;冯时;金光辉;路孝琴;杜娟;范小玲;段雪飞;王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区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的定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07期
3 王澄强;徐春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11期
4 付万智;杨丽;;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18期
5 李思阳;李壮;陈淑珍;章天;王淑琴;李毅;陶佩珍;李卓荣;;新型核苷衍生物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的体内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3年03期
6 陈晓艳;井霖源;;替诺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家超;替诺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路线图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ing-Jing Ren;Ying Liu;Wen Ren;Yan Qiu;Bing Wang;Ping Chen;Kai-Jin Xu;Shi-Gui Yang;Jun Yao;Lan-Juan Li;;Rol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5期
2 李洪杰;范小玲;李蕴茹;段雪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相关认知度及抗病毒治疗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4期
3 王乡;陈积;舒乔;;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52例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张东海;;替诺福韦酯挽救多种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失败慢性乙型肝炎1例10年资料回顾[J];临床荟萃;2013年07期
5 刘春燕;张龙琪;;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10期
6 詹爱琴;杜美玲;左维泽;程丽;朱庆峰;季榕;买力坎木;程光海;居马百克;谢松松;张砚;;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28期
7 葛永涛;;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05期
8 周洁;姜宏;左利民;易红;李卓荣;山广志;;HPLC-CAD法测定替诺福韦酯类前药ODE-TFV中ODE残留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4年08期
9 刘毅;;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年11期
10 刘结玲;;心理行为干预对再次住院肝炎患者不良心理影响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菁菁;60微克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评价及全科医师在乙肝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陈平;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0年后中国东南部海岛地区乙肝血清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窦裁凤;HBsAg、HBeAg、HBV-DNA定量、乙肝基因分型检测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疗效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临床研究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传染病信息;2005年S1期
2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4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1期
3 谢和平;杨宏志;吴伟康;关卫兵;柯千山;李永伟;戴敏;肖阁敏;李杨湄;张炯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HBV DNA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4 周渝阳;皮儒先;陈平;;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致失代偿期肝硬化92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吴梓苗;冯杰;张爱军;;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09期
6 付建军;白艳丽;王巧侠;赵怡生;赵英仁;李建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6例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7 丁慧俊;孙剑;陈永鹏;徐旭雯;侯金林;;肝硬化病原学分析和乙肝肝硬化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8 林爱娣;吴金明;何杰;徐秋一;倪立董;周吕霞;;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特征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年12期
9 赵伟;孙国志;;常用实验动物随机分组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10 刘静;邓子德;吴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的临床研究——附264例报告[J];新医学;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永华,向晟;自拟“水桃10味汤”治疗乙型肝炎35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2 闫洪凤,阴其玲,苏翠丽,李蕊,周长来;护理行为与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影响的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5期
3 孙丰霞,于爱东,王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6期
4 马洪波,郎振为,金荣华,黄春,金瑞;202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与临床(摘要)[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张月铭,刘长凯,牛龙喜,臧秀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胆性乙型肝炎36例[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4期
6 李振玉,丁治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1年09期
7 徐克成,吴建文;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J];胃肠病学;2001年02期
8 朱精田,赵吉香,乔志平;松之泰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24期
9 宋相英,陈香凌;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年11期
10 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池晓玲;吴黎明;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吴树铎;赵朋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萨尔娜;阿拉腾图雅;布音毕力格;额尔登其其格;那生巴图;;蒙药额力根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光华;赵晓燕;张帆;;27例父传子(女)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资料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瑞芳;杜国安;;合理饮食与休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5 刘莉;;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吴国庆;吴其恺;程井军;张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疗效观察[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邹兴明;黄源波;肖声濂;;复方双虎清治疗乙型肝炎40例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8 陈葵;杨高中;汤雄;;五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9 朱鸿;陈洁;范存琳;张韬;谷娅楠;;罕见乙型肝炎标记物模式3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李晓良;张云城;;慢性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胡义扬;乙型肝炎如何预防[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2 宋欣荣;乙型肝炎新药素比伏在中国获准上市[N];科技日报;2007年
3 解放军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刘树人;乙型肝炎化验单怎样看[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乙型肝炎的消毒处理[N];保健时报;2005年
5 陈黎明;乙型肝炎[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郑灵巧;慢性乙型肝炎仍难治愈[N];健康报;2008年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蔺林天;治慢性乙型肝炎方[N];民族医药报;2005年
9 翻译 奇妙;乙型肝炎不会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赵宇亮;乙型肝炎认识上的十大误区[N];焦作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福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其配偶心理状况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刘崇富;白细胞介素-10及12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丁宁;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临床表达特点及其受体分子特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罗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5 杨s,
本文编号:1481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48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