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造模方法的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比较
本文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 动物模型 胃内残留率 小肠推进率 出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建立的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为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A组空白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灌胃组;D组甘草煎剂造模组;E组肢体缺血-再灌注造模组;F组冰水刺激造模组;G组阿托品造模组;H精氨酸造模组。造模结束后,测定实验小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比较各组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程度。结果各组模型小鼠胃内残留率分别为:A组43.5%,B组42.6%,C组42.1%,D组70.7%,E组57.2%,F组56.4%,G组59.5%,H组66.2%;各组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分别为A组90.7%,B组89.1%,C组89.3%,D组62.2%,E组75.9%,F组71.5%,G组68.1%,H组72.1%。结论甘草煎剂造模组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最明显,造模可靠。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imal model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 establish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nd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selec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nimal models in the study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Methods 80 Kunming mice were divided into 8 groups. Each group of 10 rats in group A, blank control group, group B,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group, group C, group C, normal saline group, group D, licorice decoction group, group E, group E,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group, group F, ice water stimulation model group, group G, group G, group Atropine model group, H arginine model group. After modeling, The gastric residual rate and small intestinal propulsion rate were measured in experimental mice. Results the gastric residual rate of each group of model mice was 43.5 and 42.6 in group B respectively. The gastric residual rate in group D was 70.7 and that in group E was 57.20.The small bowel propulsion rate in each group was 89.3D in group A and 89.1C in group B, and in group E 57.22 and in group F 59.5H.The intestinal propulsive rate in each group was 90.7 in group A and 89.1g in group C, and 89.3D in group 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in group C, respectively, in group A and group B, in group B, in group B, in group B, in group B, in group B, in group B. Group 62.2, group E 75.9 and group F 71.5 and group G 68.1 and group H 72.1. Conclusi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 is most obvious in the model group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decoction. The model is reliable.
【作者单位】: 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1800270)
【分类号】:R-332;R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景杰,黄裕新,郭庆东,秦明,高巍,王庆莉;心理性应激状态下针刺对大鼠DMV放电、胃电和胃粘膜损伤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2 寻庆英,王翠芬,魏义全,杨德治,窦国祥;甘草对大鼠胃动力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3 谢肄聪,唐方;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3年03期
4 Bruno M Balsiger;Magali Krayer;Andreas Rickenbacher;Beatrice Flogerzi;Cecile Vennos;Juergen M Gschossmann;;Tibetan herbal formula Padma Digestin modulates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vitro[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永保;王明智;梅志刚;;针刺对迷走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2 姜惠玲,王景杰,黄裕新,张少玲,杨琦;用气囊充气模拟结肠镜引起大鼠胃运动的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2期
3 程耀南;崔延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针刺疗法综述[J];甘肃中医;2007年06期
4 张慧君;鄢卫东;田旭东;;健胃消胀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J];西部中医药;2011年09期
5 张明发;沈雅琴;;甘草及其活性成分抗炎与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年04期
6 王巧兰;;藿香正气方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07年09期
7 樊春华;吕永慧;;中医药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近况[J];河北中医;2008年02期
8 刘薇;谭红专;刘爱忠;周价;李硕颀;杨土保;;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胃病发病关系的初步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11期
9 穆振斌,黄裕新,赵保民,刘震雄,张兵华,王庆莉;枪击噪音对大鼠胃肠传输液体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10 郝悦,夏光明,徐yN,周新民;睡眠剥夺对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胃黏膜损伤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丹;刘凤琴;李焕德;;甘草解毒的研究现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何丹;刘凤琴;李焕德;;甘草解毒的研究现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冯玉鹰;萨仁格日乐;;四味沙参汤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4 庄林燕;刘洁;曹立幸;陈志强;蒋志;陈其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小生;吴茱萸热熨改善门奇断流术后胃肠动力、肠粘膜屏障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曹建春;通腑汤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肠黏膜屏障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孙燕;束缚应激对大鼠内脏感觉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任东林;小承气合剂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苏跃;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7年
6 师冉;“胃不和则卧不安”在失眠症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述菊;针刺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向调节效应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8 张云杰;血必净注射液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刘蓉;紫苏调节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肠运动功能的机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10 张帆;电针足三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迷走神经和DVC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瑞萍;藿香、陈皮协同调节胃肠动力及其药用最佳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晓光;和胃安神胶囊促眠、抗溃疡作用药效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翟冠钰;甘草与大黄配伍主要化学成分在体外及体内相互作用研究[D];华北煤炭医学院;2010年
5 秦明;电针对应激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张三印;肝气郁结影响胃肠运动的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董宇;肝气郁结影响胃肠运动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杨雪娟;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影响的中枢机制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正芳;胆碱能抗炎通路对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王丹;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节胃动力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浩军,林英华;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李红珠;甘草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年03期
3 李松林,方秀斌,佟晓杰,于频,王铁民,王振宇,高杰;实验性哮喘豚鼠延髓内神经激肽A免疫反应的定量分析[J];解剖学杂志;1997年02期
4 丛雅琴,孔令嘉,樊友平;甘草研究新进展[J];日本医学介绍;1991年06期
5 贾国惠,贾世山;甘草中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硕;王湘英;;胃肠动力障碍的检测方法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30期
2 高爱军,付燕,任军华;19例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浅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3 陈平虎;邱枫;李玲;;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现状与展望[J];新疆中医药;2006年05期
4 李爱丽;;胃肠动力障碍相关因素及其治疗[J];湖南中医杂志;2014年04期
5 王立红;;患胃肠动力障碍如何用药[J];求医问药;2010年11期
6 雷君,李琴,李国成,茹立强;电针对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调整作用及其神经化学机制[J];针刺研究;2005年03期
7 卫永琪;;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实验研究概况[J];中国药房;2006年09期
8 宋于刚,孙凤蓬;老年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现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9 税典奎,邱明义;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的认识及治疗策略[J];四川中医;2005年04期
10 王艳;王建荣;;危重病人胃肠动力障碍及检测方法现状[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林;雷君;茹立强;;电针对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调整作用及其神经化学机制[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赵海红;朱坚胜;刘均艳;朱敏;王庚歌;林希;;大黄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疗效研究[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杨铁城;于东明;张淑文;;危重病人的胃肠动力障碍问题[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任光荣;江国荣;王纯庠;朱雄雄;张露蓉;梁国强;张亚楠;;胃动方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十二指肠5-HT3RmRNA表达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阙海峰;胡伟中;;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癌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疗效观察[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任光荣;李小兰;;槟榔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胃窦及回肠M2、M3RmRNA表达的影响[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任光荣;李小兰;;槟榔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胃窦及回肠M2、M3RmRNA表达的影响[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熙;谢英;骆敏;张英进;任平;王建;;疏肝整合的脑肠共享α2-AR/ghrelin的应激性调节[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王凯峰;刘立国;;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黄仲海;蒋华民;;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慕欣;消化病基层策略:规范化流程诊治[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陈健;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洪丽莉;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障碍及其电针调整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刘蓉;紫苏调节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肠运动功能的机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3 雷君;中枢及外周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控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波;大承气汤改善炎症相关性胃肠动力障碍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45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54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