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炎症性肠病单中心临床资料分析
本文选题:炎症性肠病 切入点:溃疡性结肠炎 出处:《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对2002年1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IBD的27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BD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71∶1,平均发病年龄(48.19±17.04)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以黏液或脓血便发生率最高(70.67%),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以腹痛发生率最高(76.09%);CD组发热、贫血表现高于UC组,纳差则低于UC组(P0.05)。UC组中血钙水平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136),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病情以轻度(17.71%)和中度(59.78%)为主。肠镜检查中UC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46.08%),CD以回结肠病变为主(44.44%);肠镜表现以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为主(87.08%),病理改变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81.92%)。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及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海南省人民医院炎症性肠病住院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轻中度病变居多,肠外表现和并发症较少,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为主。IBD的临床特点与国外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71 cases of IBD diagnosed in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2 to July 2014 was conducted. Result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71: 1, with an average onset age of 48.19 卤17.04 years.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 of mucus or septic stool was 70.67% in UC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n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bdominal pain was 76.09% fever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CDCD). Anemia was higher than UC.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serum calcium and the degree of lesion in UC group (P 0.05U. UC). Th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T), fibrinogen (FIBP) and ESR (ESR) C-reactive protein (CRP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as mild (17.71%) and moderate (P < 0.05), and the level of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PL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In colonoscopy, the main lesions of the left colon were 46.08 and 44.4444 in CD, and hyperemia and edema were seen in the colonoscopy. Erosio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mainly chronic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The main treatment was aminosalicylic acid and steroid hormones. Conclusio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inosalicyl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IBD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reported abroad.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海南省人民医院;
【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ZDXM20100042)~~
【分类号】:R5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陈烨;王中秋;周有连;张绍衡;王浦;谢珊;姜泊;;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2 纪程程;高翔;;不同给药方式对炎症性肠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比较[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吴汗;杨太明;;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现状和前景[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S1期
4 陈红莉;唐建光;;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吉林医学;2013年01期
5 董魁星;齐洪武;;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2年12期
6 石玲燕;张培趁;林春景;吴建胜;;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1期
7 施斌斌;黄重发;朱清;;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12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17期
8 中国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王玉芳;欧阳钦;;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06期
9 Lori A Button;Stephen E Roberts;Michael J Goldacre;Ashley Akbari;Sarah E Rodgers;John G Williams;;Hospitalized prevalence and 5-year mortality for IBD:Record linkage stud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年04期
10 刘维新;张绅;戴聪;任益;;血液学检查常见指标与炎症性肠病炎症活动度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年3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文俊;许建明;汤海涛;李诚;何伟;;12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药;2007年12期
2 王海浪;王巧民;宋继中;;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临床病情评估与治疗分析[J];安徽医药;2012年06期
3 朱芳来;凌安生;;SASP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安庆医学;2011年02期
4 袁继云;李德浩;;真人养脏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4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S1期
5 王娟;张可;;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34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张春阳;;黄连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年05期
7 张春阳;刘伟;;注射用丹参粉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年07期
8 王久英;郭艳宏;陈宏;;中药保留灌肠辅以心理疏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03期
9 项平;周捚;方颖;季大年;;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6期
10 袁开胜;;炎症性肠病发病诱因探究[J];甘肃医药;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继云;李德浩;;真人养脏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4例临床观察[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丽娟;王允亮;李军祥;;靛蓝对溃疡性结肠炎体外炎症模型的作用[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希利;愈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陈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动态表达及中药肠康颗粒的干预作用[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丹;溃疡性结肠炎应用5-ASA前药的疗效、机制及β2GPⅠ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海燕;清热祛湿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陈琳琳;不同浓度嗜酸乳酸杆菌对急性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对近、远端结肠菌群的影响及其治疗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李学锋;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临床鉴别诊断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闫昕;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肠同病的屏障共损伤机制及中药单体干预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谭蓓;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性肠病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张亚兵;蛇葡萄素、白芍总苷减轻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董庆志;愈溃消息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息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昌飞;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FN-r 含量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苏淑娟;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IL-6、IL-8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雯;溃疡性结肠炎肺功能损伤特点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冯进;基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路径的中医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何林方;不同溃疡性结肠炎分级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及其对重症UC诊治的警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陈文华;姜黄水醇提取液对冰乙酸损伤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顾秋平;经IL-10基因转化的大肠杆菌治疗小鼠结肠炎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颜小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血小板参数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魏文俊;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及其TGF β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10 李春雷;陈治水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华;黄国栋;方承康;;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07期
2 魏思忱;郑国启;田树英;张秀刚;孔郁;李春英;魏新亮;;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0年05期
3 邢亚威;刘春玉;王媛;;与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相关的因素[J];临床荟萃;2008年20期
4 王玉芳,魏兵,欧阳钦;527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与病理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3年04期
5 沈骏;殷洪敏;冉志华;周笑甜;张尧;蔡青;;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年01期
6 于燕;齐玲芝;李春荣;;炎症性肠病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5期
7 蒋蔚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与治疗进展[J];上海医药;2010年05期
8 杨晓瑜;;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的临床病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9 施嫣红;黄培新;郭传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临床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10 李亚红;韩英;吴开春;;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2 张志宏,欧阳钦;以肿瘤坏死因子α为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1期
3 章荣华;炎症性肠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年01期
4 温文;炎症性肠病病理[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4期
5 彭仲生,胡品津;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研究概况[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0年02期
6 巫协宁;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年01期
7 甄承恩,张曼利,吕晓萍;炎症性肠病的进展[J];临床荟萃;2001年02期
8 甄承恩,张曼利,吕晓萍;炎症性肠病的进展[J];临床荟萃;2001年04期
9 阎明,贾晓青;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和自然史[J];医师进修杂志;2001年11期
10 鲁晓岚,罗金燕;炎症性肠病的肝胆表现[J];医师进修杂志;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钦;;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家驹;;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困惑与挑战[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3 欧阳钦;郑淑梅;;炎症性肠病的过去、现在与将来[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4 高永健;朱峰;钱家鸣;陈伟;;11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5 周峰;姜挺;葛柳青;蒋益;陈志涛;赵杰;夏冰;沈骏;冉志华;钱家鸣;;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基因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6 欧阳钦;;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策略[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杨大平;;炎症性肠病诊治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原;;79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分析[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吴小丽;胡滨;陈小微;;炎症性肠病93例临床分析[A];2006华东地区消化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江省分册)[C];2006年
10 夏冰;;炎症性肠病遗传学研究的突破[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中桥;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炎症性肠病[N];家庭医生报;2007年
2 保健时报实习记者 李昆鹏;巧克力不算炎症性肠病罪魁[N];保健时报;2007年
3 黄欢;炎症性肠病不可怕[N];健康时报;2007年
4 张中桥;炎症性肠病由不当生活方式引起[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张中桥;精神紧张易致炎症性肠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邋夏洪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李鹏;炎症性肠病的新疗法[N];健康报;2008年
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胡品津;我国炎症性肠病学组已制定了协作研究计划[N];健康报;2010年
8 通讯员 高翔;炎症性肠病患者增多[N];湖北日报;2002年
9 记者 刘海英;英研究揭示炎症性肠病关键分子[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朱国旺;当心炎症性肠病来袭[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倩;中国人群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基因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彦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吴迎;炎症性肠病肠组织蛋白表达差异分析[D];武汉大学;2013年
4 刘彬果;炎症性肠病的免疫学发病及免疫调节剂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沈冰冰;我国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性和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颖;旋毛虫干预实验性炎症性肠病的效应及其免疫学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7 朱琴;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及安全性监测体系的建立[D];浙江大学;2008年
8 谭蓓;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性肠病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滕旭;肠三叶因子对小鼠炎症性肠病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攀;维生素D与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作用通路中炎性因子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宝霄;109例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2 唐尧;炎症性肠病十年病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丽莎;炎症性肠病858例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崔静;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某些进展[D];郑州大学;2004年
5 李莉;粪便乳铁蛋白对炎症性肠病鉴别诊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杨跃梅;炎症性肠病中补体系统过度活化在炎症性损伤中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许春梅;低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江波;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水平与炎症性肠病活动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项利娟;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耿二冬;炎症性肠病90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1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56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