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18-03-16 22:08

  本文选题:胃炎 切入点:慢性 出处:《山东医药》2015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行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胃黏膜修复效果(胃黏膜病理组织的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EGFR表达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效果更明显(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1.63%、对照组为18.60%,两组比较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abeprazole combined with tipran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43) and control group (n = 4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abeprazol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nd the effect of gastric mucosal repair was observed (chronic inflammation score of gastric mucosal pathological tissue; Active inflammation score, 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in gastric mucosa an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12 months follow-up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7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744.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cores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active inflamm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EGF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12 months follow-up,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11.6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8.60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beprazole combined with tipran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is better, the safety is high,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low.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
【作者单位】: 单县东大医院;
【分类号】:R5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太梅;;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年18期

2 颜艳阳;曾娟妮;;一贯煎结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01期

3 何善明;何蓉;张冬生;袁海锋;姚平;;愈疡I号对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4 张丹;;慢性胃炎的治疗近况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02期

5 吴冀川;龙恩武;陈子洋;季平;;奥美拉唑与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四川医学;2014年03期

6 丛云燕;黄雪平;陈美竹;伍百贺;卫金歧;;艾普拉唑联合铋剂10天四联方案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年14期

7 杨华;杨风琴;廖国玲;刘学英;;慢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1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年44期

8 王兰兰;刘源;;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31期

9 赵岩枫;吴萍;;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03期

10 李良霄;刘彦洁;王朝阳;冯燕;;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及血脂与炎性因子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唐国洪;;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年06期

2 张勇;;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30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23期

3 林亚珍;唐忠辉;黄仲庆;孟加榕;温路生;林明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陈刚;;左氧氟沙星初治慢性胃炎并Hp阳性的临床疗效及胃黏膜左氧氟沙星浓度与Hp根除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34期

5 郭红梅;曾韦苹;伊凡;何小艳;孙婉卿;曾斌芳;;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6 周会平;王金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06期

7 吴萌萌;赵培源;闫清海;;闫清海教授辨治慢性胃炎的心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立宏;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李纯;参七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效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刘国涛;黛力新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4 姚柳伊;健胃消胀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甘肃中医学院;2014年

5 周丽平;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理论探讨及临床疗效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王艳蓉;珍珠舌草胶囊对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江;张健英;弓丽;江波;熊东亮;杨振发;臧宁;;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3期

2 杨名诗;陈立军;黄冰;;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年15期

3 郭清;;慢性胃炎治疗的影响因素[J];当代医学;2010年15期

4 张传军;鲁惠敏;;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硝唑三联对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8年05期

5 李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年08期

6 刘延兰;刘小荣;李晓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J];甘肃医药;2010年06期

7 于燕妮,方艺,车筑萍;胃溃疡病活检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J];贵州医药;2000年06期

8 朱坤;杨敏;舒艳;赵云;;小儿慢性胃炎与Hp感染的关系[J];北方药学;2013年08期

9 何善明;袁海锋;杨国良;;“愈疡1号颗粒”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8年08期

10 车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建明,胡咏梅,梅俏,徐新华,胡祥鹏,马维娟;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对雷贝拉唑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4年10期

2 何解生;抗溃疡病药雷贝拉唑的药理与临床[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年01期

3 李社生;;雷贝拉唑等四药联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18例临床体会[J];工企医刊;2008年01期

4 杨步斌;;联合用药对雷贝拉唑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12期

5 韦树理;邹尤宝;饶官华;;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1期

6 刘磊;李龙;舒波;李荣东;;雷贝拉唑砜的合成新方法[J];化学试剂;2013年04期

7 高峻钰;抗溃疡病药雷贝拉唑[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8年05期

8 黄仲义,梁建新;三种雷贝拉唑制剂的含量比较[J];上海医药;2005年08期

9 徐远明;;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体部溃疡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4期

10 周槐娜;熊江琴;黄捷平;;雷贝拉唑阶梯停药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初步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勇;陈笑艳;顾琦;钟大放;;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雷贝拉唑[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高红;代晓燕;李成建;;雷贝拉唑不良反应4例[A];2013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3 陈宗永;;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A];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中国第十四届内镜医学学术大会、《中国内镜杂志》创刊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恩德思奖(Endoscopics Award)颁奖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5年

4 徐军霞;余云华;詹开宇;张冬梅;;雷贝拉唑对心血管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引发相关性溃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黎红光;吴明东;林慧萍;汪望月;尚惺杰;;尿囊素铝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53例观察[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黎红光;吴明东;林慧萍;汪望月;尚惺杰;;尿囊素铝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53例观察[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李志;何明顺;;雷贝拉唑联合溃愈颗粒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白班俊;黄国美;叶丽敏;;雷贝拉唑联合快力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秦文燕;曹群奋;陈勇华;刘晓;林赛争;;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检测[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陆维宏;程胜平;周水英;李彬斐;;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付德明;雷贝拉唑的药效学特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张辉;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新型抑酸剂雷贝拉唑有三大优点[N];大众卫生报;2008年

4 刘远芬;春季保“胃”战[N];医药经济报;2008年

5 陈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PPI使用指引[N];医药经济报;2014年

6 亦舟;“三驾马车”治溃疡[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庄愉;抑酸治胃 一代更比一代强[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磊;CYP2C19和IL-1基因多态性对PPIs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影响及雷贝拉唑肝肠首过效应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2 刘先锋;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向红;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和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D];浙江大学;2007年

2 刘世艳;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酒精相关性胃粘膜损伤的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捷;雷贝拉唑人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宏伟;雷贝拉唑与两种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丽;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燕;包含不同剂量雷贝拉唑、不同疗程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浙江省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史云;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影响的临床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8 查德华;雷贝拉唑肝肠首过效应及抗生素对雷贝拉唑药代动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超;加味四逆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孙健;雷贝拉唑在国人不同CYP2C19基因型个体内的药动学[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1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621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