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利用PCR-DGGE分析胆固醇结石和胆汁中细菌群落结构

发布时间:2018-03-19 09:20

  本文选题:胆固醇结石 切入点:胆汁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对来自8名胆石病人的8份胆固醇结石和4份胆汁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DGGE结果显示,胆固醇结石中细菌含有Enterococcus,Pseudomonas等13个属细菌,其中Pseudomonas检出率最高,Klebsiella和Bacillus两个属细菌含量较多;胆固醇结石中6个属细菌在胆汁中也检测到.不同病人之间胆固醇结石细菌群落结构高度相似,但胆汁相似度较低;胆固醇结石中细菌群落结构与胆汁细菌群落结构最高相似度仅为38%,胆汁中细菌种类虽与胆固醇结石有同源性,但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细菌种类有一定偏好性,不因人而异,临床上对这些细菌的控制将有利于抑制结石的生成.
[Abstract]:In this stud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8 cholesterol gallstones and 4 bile samples from 8 cholelithiasis patients. There were 13 genera of bacteria in cholesterol stone, including Enterococcus sp. Pseudomonas, among which,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of Pseudomonas was found in Klebsiella and Bacillus. The bacteria of 6 genera in cholesterol stone were also detected in bile.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cholesterol stone was highly similar among different patients, but the similarity of bile was lower. The highest similarity betwee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l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cholesterol stone is only 38. Although the species of bacteria in bile are homologous to cholesterol stone,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y is quite different. The bacteria that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cholesterol stones have certain preference and do not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e clinical control of these bacteria will help to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ston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1103518)
【分类号】:R575.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有多稳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8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铁英;Lotta Martensson;包晓东;郑伟文;Ulla Rasmussen;;稻田中蓝细菌群落的多态性[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熊金波;孙怀博;彭飞;林先贵;薛娴;褚海燕;;青藏高原短期增温实验引起土壤细菌群落的快速响应[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盛荣;秦红灵;张苗苗;吴金水;魏文学;;不同土壤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细菌群落演替规律[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英;滕齐辉;曹慧;胡锋;崔中利;;淹水和旱作水稻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分布[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何世颖;杨林章;;两种氧化铁纳米材料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的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明露;刘文君;李翠萍;张灿;顾军农;;碳龄对活性炭出水及碳颗粒表面细菌群落的影响[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夏耘;郁二蒙;余德光;谢骏;王广军;李志斐;;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生物絮团不同形成阶段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魏丹;杨谦;张军政;王爽;周宝库;李伟群;;黑土区长期施肥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变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周涛;唐金玉;王岩;;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主养草鱼水体中细菌群落的影响[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严陈;钟文辉;林先贵;朱建国;贾仲君;;大气CO_2浓度升高改变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群落结构[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彤;美绘制人体细菌群落分布图[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熊薇;有机质来源对洱海底泥垂向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杨凤龙;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对石油烃污染的响应及其降解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马大卫;南极苔原土壤细菌群落和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章高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其潜在应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朱超;环境因素对水稻土中地杆菌和厌氧粘细菌群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瑾丰;华南地区典型水稻土中磷化氢的分布与细菌群落的关系及其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琳;长期施肥和土地利用方式对X土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古钧;汪洋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唐凤;乌鲁木齐10号冷泉细菌地震前后群落变化及与地震的响应关系[D];新疆大学;2015年

5 李新;不同盐碱程度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丁慧;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初步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7 刘瑞娟;蟹虾贝混养系统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罗娇;北天山地区地震前泉水细菌群落异常反应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9 陶少强;秸秆还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及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10 曲艳娇;海浪河下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初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3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633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